作植】 史记曰渭川千亩竹汉谓秦地有鄠杜竹林晋地道记司竹都尉治鄠县其园周百里以供国周唐置监丞掌之隋义宁元年唐高祖起兵其苐三女平阳公主举兵于司竹园号娘子军苇园在县东南三十里周二十顷
驿在县城内至鄠县驿七十里南至终南山樱桃驿四十五里
樱桃驿至三交驿五十五里
三交驿至林关驿四十五里
林关驿至洋州真符县大望驿七十五里
骆谷关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唐武德七年开骆谷道以通梁州在今关北九里贞观四年徙于此
古骆谷道汉魏旧道也南通蜀汉魏略曰少帝正始四年曹爽代蜀诸军入骆谷三百余里不得牛马驴马以转运死略尽魏志曰少帝甘露三年蜀将姜维出骆谷围长安即此谷道也其后废塞唐武德七年复开东北自鄠县界西南经县入西南入骆谷出骆谷入洋州兴势县界
终南山去县三十里
姜维岭本名沈岭在县南五十里蜀后主延熙二十年大将军姜维率众出骆谷经沈岭
韦谷在县西南三十里
仓谷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故县谷在县西二十五里
底保谷在县西南三十里
强弩谷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西洛谷在县南三十里
韩谷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黄谷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田谷在县东三十里
牛谷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赤谷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坛谷在县东南三十七里
洛谷在县南三十里有道入洋州
玉女洞在县南三十里洞门崇四尺阔三尺
渭水在县北五里自郿县界来流入兴平县界
芒水水经注曰出南山芒谷径玉女房水侧山际有石室世谓之玉女房又北径县之竹圃中分为二水汉孺子诏曰 【沅案水经注作冲帝诏曰】 翟义作乱于东霍鸿负倚盩厔芒竹师古曰芒竹在盩厔南界芒水之曲而多竹林也即今司竹园是其地矣芒音亡一水东北为枝一水北流注渭
韩水在县北三十里出终南山蒲闲北流二十五里入渭
沙河在县东二里自终南山北流经县界三十五里入渭
曲河在县西五里其水乱泉水合之北流入渭
田谷河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出终南山下北流入黑水河 【水经注有田溪水疑是此】
咸泉在县东南三十里周三里
白龙泉在县东北一里北流三里入渭
永女泉在县西南五里
没底泉在县北一里流三里入渭
漆渠在县南五里
韦谷渠在县西南三十五里自南山流下至青化店 【太平寰宇记湋水在县东北五里疑是此沅案太平寰宇记湋水在今县北五里者或是雍水】
灵轵在县界汉武帝穿
望仙泽在县东南三十七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三十五里】 周一十里雍州记曰望仙泽在盩厔县东南周地图记曰望仙宫南泽中有石盘龙两所鳞甲动有云气声如鸣钟水经注曰槐里东漏水又北历苇圃西亦谓之仙泽 【元和郡县图志曰中有龙尾堆】
仙游泽在县东南一十五里周一十二里
仙游潭在县南三十里阔二丈其水黑色相传号五龙潭每岁降中使投金龙 【隋志有温汤图经不载】
读书台在县东北二十七里旧图经曰后汉马融读书所 【沅案今俗以玉女房右为马融石室疑非也】
董龙社树在县西南三十里旧图经曰董龙盩厔人家贫邨社众人祭社逐出之龙遂以泥造饭祭之后穿地得黄金因大富遂名董龙树
终南故城郡国记曰即汉盩厔城也 【沅案太平寰宇记引云唐武德二年于汉盩厔故城置终南县八年县废因名终南城】
宜寿城在县西一里隋有宜寿宫疑置此城
五郡城在县东南三十里周三里旧说有义兄弟五人共居此城不详建立
山公心峒山寨在县南九十五里
罗开山寨在县南六十五里
解保寨在县东北三十里
秦长杨宫在县东南三十三里水经注曰漏水出南山赤谷东北流经长杨宫东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汉长杨宫】
汉五柞宫在县东南三十八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秦五柞宫】
隋宜寿宫在县东南三十三里 【隋志又有文山凤皇等宫】
仙游宫在县南三十五里旧图经曰隋文帝避暑处
上清太平宫在县东三十里清平镇本北帝宫建隆元年置太平兴国二年重修改今名每三元圣节命使设醮岁以为常
兴国观在县东三十二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楼观在县东三十七里太平寰宇记云同此】 本尹喜宅也周穆王为召幽逸之人置为道院相承至秦汉有道士居之晋惠帝时重置其地旧有尹先生楼因名楼观唐武德初改名宗圣观事具楼观本记及先师传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
龙行寺在县前一里唐开元十二年置
宝相寺在县东一里余二百五十步唐元和中置为光耀寺太平兴国三年改
崇明寺在县西一百步唐元和十四年置为瑞光寺太平兴国三年改
仙游寺在县东三十五里唐咸通七年置
隋文帝庙在县东五十里唐天宝三载建
老子庙在县界华阳子录记秦始皇好神仙于尹喜先生楼南立老子庙晋惠帝元康五年更修莳木万株南北连亘七里给户三百供酒扫隋文帝开皇元年复修
尹先生庙在老子庙北先生内传曰先生姓尹名喜周康王时为大夫领散关长遇老君说道德五千文付先生先生白日上升于此
老子墓在县界水经注曰就水北经大陵西俗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