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山,俗名雷坛山。在县南半里。高五十丈,广百余丈。西为莱菁街,山川坛、养济院皆在其上。邑人黄经构小海斋,读书其下,易名东林。与西北半里之西林山相对。

  石岐山,亦名阜峰,俗称烟塾山。在县西半里。高十丈,广五十丈。古有烽堠,今废。明万历间建七层花塔于其上。隐泉寺、众香亭在其麓,与莲峰相对,直抵于海。

  莲峰山,在县东北一里,即旧寨。以元季徙治于此得名。其阳为学宫。

  祠庙

  学宫,在城东莲峰之阳。宋绍兴二十六年建,淳祐四年徙建城内西南隅。元泰定间徙复莲峰旧址。明嘉靖七年迁建于城内丰山下。万历三十三年又迁复莲峰旧址。戟门外左为名宦祠,祀三十三人,详耆旧录附。右为乡贤祠、祀二十九人,详耆旧录附。忠义孝弟祠、节孝祠俱在义路门内西。

  姚少保祠,即姚爷庵。在城隅东水关上。康熙间,邑令姚启圣妾赵氏出家为尼创建,有启圣画象犹存。

彰义祠,在城内中学堂左。乾隆间邑令暴煜建。祀宋刘汝贤妻罗氏。罗氏尝捐田筑县南之竹迳陂,灌田数百顷,今称其陂曰:罗婆陂。

  诸葛武侯庙,在南门外。庙藏汉骆越铜鼓。鼓式详《祝志?金石门》。

  坊表按县中坊表多圮,此不过据县志存其名耳。

  忠孝节义名邦坊,明邑令周维持建于石岐接官亭正坝头。分列宋、明忠臣、孝子、节妇、义士姓氏。嘉庆十六年重修。进士坊,在县左,为明进士黄钥立。擢秀坊,在县左,为明举人黄瑜立。解元进士坊,在县右;宫詹学士坊,在武镇坊,俱为明礼部侍郎黄佐立。大京兆坊,在迎恩街;两都京兆坊,在石岐接官亭后,俱为明府尹袁三接立。六朝元寿坊,在达德街,为明大宾儒官百岁黄化立。岐海流芳坊,在石岐津头,邑人为明知县邓迁立。

  桥梁

  南门桥在南门外。登瀛桥在西关下娘妈厂。西门桥在城西,内外二所。西关桥在水关,内一外一。东关桥在城东,内外二所。桥仔头桥在城南麻洲街尾,光绪丙申重建,易名南安桥。青云桥在石岐山西北,通圆山仔村。

  市镇方言谓市曰墟。

  石岐墟 县前街市 西市 新墟市 大社坛市 沙园市 朔关市 万安街市 沙冈墟市 大井头市 上基市

  学堂

  香山中学堂东门城内。香山初等小学北门城内。颖川初等小学西门城内。隽德女学堂西门城内。

  仁都属城内街十四,南门外街十四,北门外街十三,东门外街十,西门外街十五。

良都

  仁厚乡良字都,故延福里香山镇。北界黄旗都,东界得能都,西界隆都,南界谷都,中包仁都,西北界榄都。

  古迹

  宋行宫,在沙涌。即马南宝宅。按:今马家祠是其故址。端宗自闽入广行宫三十余处,此其一也。明黄佐有诗。按:沙涌北距海,东南距山。故老相传:宋兵分屯村前冈,深沟高垒,城门备设,今尚有南山北门之目云。

宋疑陵,在县南五十里寿星塘。塘侧陵迹有五,盖马南宝所筑宋端宗疑冢也。

  明处士黄泗墓,在寿星塘。侍郎黄佐之曾祖。

  柏桠斜,即北丫坑。在县东北一里。南为大柏山,先农坛在其南。有明知县黄瑜祖黄温德墓。

  大柏山,在县东一里。元伪千户王一据之。元末海贼相继劫掠,宣差托罗克台守其上。一名旧寨山。

  戴土岭,即大岭。在县南三十五里。南有花树坑,山多刺桐,元邑令黄裳有诗。曰:闻道乡人说刺桐,未花先叶是年丰;我来到此忧民瘼,只爱青青不爱红。

  第一角海,在县西南二十里。海门浅隘,南临大洋,为县门户。明初,都指挥花茂防寇于此,民呼曰:花夫人马头。

  金钟山,在县西南水道三十五里。其东有烽堠。嘉庆十四年总兵许廷桂与海贼战,殁于此。

  祠庙

  王巡抚庙在长洲乡,祀巡抚王来任。事详兵事录。

  桥梁

  天王桥,在县南桥仔头村;宋端宗驻跸沙涌,道经此,得名。村旧有天王庙,今圮。清风桥在城外西南隅,路接北山村。槎桥在槎桥落村,相传村多马留荽,木有大逾合抱者二。初建县时用为县治前柱。其根,乡人析以为桥,似槎,故名。石鼓桥长二十六丈,嘉庆十年修。

  学堂

  香山高等小学东门城外。南区简易小学南门城外。西区简易小学西门城外。东北区简易小学北门城外。烟洲简易小学北门城外。烟洲两等小学长洲乡。第一简易小学长洲乡。公立初等小学员峰乡。教忠初等小学沙涌乡。

  良都属凡村三十七。

隆都

  德庆乡龙眼都,故永乐乡龙眼里上下围,在城西南三十里,今为隆都。西北界榄都,西界新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