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可以开发吾之知识,日就高明,涵养吾之德性,日就广大,乃见得圣贤言近指远意思,饱饫厌足;若只作言语解着,则意便死于言下,局促蹇浅。

  「善恶之心,存之则有所不为,故可进于圣贤,失之则无所不为,故至入于禽兽。」读之使人凛然。

  理义之心,人所固有,虽易发而亦易窒,故须力充之。

  利者,民生所不可无者也,故《干》之四德曰利,《书》之三事曰利,此所谓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欲利而不顾义,则害于人。

  人不经忧患、困穷、顿挫、折屈,则心不平,气不易,察理不尽,处事多率,故人须从这里过。

  武公三以温柔为言,盖人纔温柔,则便是消磨那客气,其德方可进。明道谓义理与客气常相胜,横渠亦言学者先须去其客气,故惟温柔可以集德。

  伊尹惟其任底意思在,故未能与天为一,而不得为圣之时若。孔子曰:「吾其为东周乎!」多少含蓄。

  狂者于知上所得分数多,狷者于行上所得分数多。

  后世正君知攻过,而不知养德,是谓无本。

  古人以善为常,多不记载;以恶为反常,故时记之。后世之人,负大罪恶于身,不知媿耻,一有小善,沾沾自喜,可哀也已。

  杨氏资质偏于刚毅,墨氏资质偏于宽厚,只缘不知至理所在,流于一偏。

  祖望谨案:朱门弟子,潜庵其眉目也。然其遗书,今惟《诗童子问》尚传,而余皆未见。语溪人有《宗辅录》一编,所集潜庵之语,皆浮浅无甚精意,盖出于庸人之手也。惜哉!今采其精者,仅一十二条而已。

  辅汉卿说

  《易》须识得辞变象占四字,如「初九潜龙勿用」,辞也;有九则有六,变也;潜龙是象;勿用是占。人谓本义专主占筮者,未识先生之意。(《鹤山雅言》。)

  附录

  陈本堂《敏求斋记》曰:「潜庵辅先生谓生而知之者义理,好古敏求者事实,理与事一贯,知与行相资,但恐求非所求,差毫厘,缪千里,其机甚危,故欲学夫子之敏求,当学孟子之求放心始。」(补。)

  胡一中序《诗童子问》曰:「《诗童子问》者,潜庵辅传贻先生所著,羽翼朱子之《集传》者也。自三百五篇,穿凿于《小序》,傅会于诸儒,六义之不明久矣,至朱子一正圣人之经,微词奥旨,昭若日星。先生亲炙朱子之门,深造自得于问答之际,尊其师说,退然弗敢自专,故谦之曰『童子问』。既具载师友粹言于前,复备论《诗》《序》辩说于后,裨读《诗》者优柔圣经贤传之趣,而鼓舞鸢飞鱼跃之天,岂不大有功于彝伦也哉!」

  宗羲案:先生之学,入闽者,熊勿轩、陈石堂其尤也;入东浙者,韩庄节、黄东发其尤也。逮至明初,而韩古遗及吾族祖黄菊东尚接其传。于乎!道之行不行,岂以时位哉﹖何先生之牢落而自远有耀乎﹖

  百家谨案:辅潜庵一儒生耳,漕试四举不第,陈秋塘送之诗云:「闻说平生辅汉卿,武夷山下啜残羹。」其衰飒一至此也,而所传之学,蜀则有魏鹤山了翁,闽则有熊勿轩禾、陈石堂普,吾东浙自韩恂斋翼甫传子庄节性,余端臣再传,而有黄文洁震,逮至有明,传其学者不绝。此先遗献云:「道之行不行,岂以时位哉﹖何先生之牢落而自远有耀乎﹖」

  ◆潜庵学侣

  辅先生万

  辅万,潜庵先生从弟,亦事朱子。

  直阁张主一先生洽(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文靖魏鹤山先生了翁(别为《鹤山学案》。)

  ◆潜庵门人(李、汪三传。)

  文清董堂先生槐(父永。附师叶师雍。)

  董槐,字庭植,濠州人。少喜言兵,论事慷慨,自方诸葛孔明、周公瑾。父永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先生心愧,乃益自摧折,学于永嘉叶氏师雍。闻潜庵辅先生为朱子之门人,往从之。登嘉定进士。历知江州、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先生因除民患害,凡利有宜,弛以利民,唯恐不尽弛。又历广西运判兼提点刑狱。至邕州,上守御七策,又与交趾约五事,南方悉定。累封至侯爵,同知枢密院事。宝佑二年,进参知政事。上疏请视师四川,诏报曰:「腹心之臣,所与共理天下者也,宜在朝廷,不宜在四方。」又上疏「愿上官爵」,不许,进封濠梁郡公。帝日向用,先生言事无所隐,意在格心,不为容悦,每奏,帝辄称善。三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后因劾丁大全佞不可近,遂上书乞骸骨,不报。四年,策免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时大全亦劾先生,书未下,即发省兵迫遣之。于是太学诸生陈宜中等上书争之。其后屡用祀明堂恩加食邑,连封许国公。一夕,天大雨,烈风雷电,先生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