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从潘碧梧先生讲学于漳州,学者云集;先生调停于诸生之中,动有节制(答崇仁语)。作「尚行训示漳中诸生」。

  「尚行训示漳中诸生」:『春秋之季,经术未明;删削六籍,永示宗盟。诸子从之,谆谆求仁。求仁伊何?四海兄弟。欲立欲达,天地同情;有志未逮,胥敦躬行。猗与盛哉,我仪我刑。奈何后世,不笃厥真,师务招来,外博虚名;徒之伏谒,冀附微荣。德义不淑,譊譊群鸣;自省屋漏,能无愧心!行之浊矣,言之弥清;身之邪也,辨之弥精。腼颜叹息,嗟悯后生,罔己欺人,罪慝罪轻,闇然发愤,惟我贤英;行有枝叶,天下治平』。

  又按答陈于虞书有云:『若第幽僻之好素浓,仕进之思颇淡,曾与莆田子谷子(按即林龙江兆兆恩三教先生也),高卧禅林』。又与清漳人士论学云水之滨,当时持论,「谓巢父世有其人,子陵不难为比」。可见当时先生之志在山水之间也。

  是年四月,俞大猷大破海贼曾一本(吴平党)于漳、潮间,进右都督。

  是年,戚总理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乃募南兵三千人成一军。隆庆四年庚午(一五七○),先生三十岁。

  春,别潘碧梧先生于三山。

  按「祭潘碧梧先生文」有云:『庚午春,言别于三山;别五年,第至京师,而先生已归矣。又三年先生至京师,而第仕于潮河矣,乃先生有信阳之行,闻下车而大得民也。又二年,闻以会察去,又一年闻先生已归其乡,已而闻先生卒』。

  戚公召诸路将盟于滦河,谕以边事利弊、防御方略。

  是年,俺答孙把汉那吉内附,诏授指挥使;寻遣归,与虏言和,通贡市。

  是年十二月,俞大猷率兵十四万进攻广西古田橦,大破之。隆庆五年辛未(一五七一),先生三十一岁。

  先生游学福州,作「洗心训」,示三山诸生。

  「洗心训」:『人心最妙,乐乐熙熙。云胡逐物,不能自持;货色所引,如醉如痴。名位多感,得失欣悲;遭时弗偶,长苦寒饥。感伤转迫,爱或别离。日媾日斗,污秽匪治〔平声〕。惟彼江汉,可以濯之;濯之若何?在知止足。止足恬淡,方寸无欲;不见可欲,孰乱衷曲!素位适志,言行金玉;面垢则盥,身涴则浴。忍使厥心,任其暴牯;凡我同盟,夙夜共勖』!

  是年春二月,俞大猷擒獐酋黄朝猛、韦银豹等,百年积寇至是尽除;改古田为永宁州。进功世荫为指挥佥事。

  戚公仍在山海关、古北口一带练兵,并增募南兵六千人,修边墙敌台、建武学、立车营,辽事大治(采「戚谱」)。

  三月,俺答遣使奉表称臣,乃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大同一带边衅以宁。隆庆六年壬申(一五七二),先生三十二岁。

  先生仍在榕城讲学。

  冬十月,戚公在蓟镇练兵成,乃举行会操,朝廷特遣少司马汪公阅视;戚公调军十万众,连营数十里,合操于汤泉(在遵化之北)。十二月,偕汪公巡边至山海关。

  是年,俞公大猷仍镇广西,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之,诏还籍候调。旋起南京右府佥书,未任;乃于六月以都督佥事起为福建总兵官,奉命筹划军务防守事宜。俞公乃作「镇闽议稿」成,九月又作「练兵操法」成(见「正气堂集」)。

  神宗万历元年癸酉(一五七三),先生三十三岁。

  讲学于如兰精舍。秋,在连江家居奉父。

  按「旧谱」则记是年先生『讲学于如兰精舍,调停诸生,动有节制;尝曰:「男子具六尺躯,纵无他事业,亦当如班超、傅介子辈立功异域;奈何琐琐遫遫,抱笔砚向里胥口中唱取功名哉」!所得资斧归,本以为私。木山公饮于人,每大醉或竟夜;公与兄文学又山公,必具灯烛向门外,虽风雨寒冻不废;人以为难』。

  是年,巡按御史竟劾俞公大猷所擒韦银豹非真;兵部覆奏:『大猷故东南名将,必不轻谬为奏』。秋,移镇福建。时方议攻贼澎湖,忽有新倭自漳、泉趋福宁,杀把总;御史论劾,坐免官(「名山藏」本传,何乔远着)。

  九月,先生从俞大猷学兵法。

  「告俞虚江先生文」:『万历癸酉九月,下帷家居,先生过而聘焉。是冬,相从镇东。甲戌春,相从清源;秋,又相从京师。日夜教诲,古今兵法之要、南北战守之宜,靡不探其奥蕴。………』。

  「连江县志」「儒林传」:『既而督府俞大猷召致幕中,教以兵法,因尽得韬钤方略。大猷喜曰:「子当为名将,非一书生也」』。万历二年甲戌(一五七四),先生三十四岁。

  春三月,从都督俞大猷于清源(泉州)小云关,遂与陈我渡巡抚相见;与谈天下事甚欢,并奉书。

  「奉我渡陈公书跋」云:『万历甲戌,余为诸生,游温陵(泉州府晋江县)。时我渡陈公读礼家居,得与谈天下事;因上此书,颇见赏识。虚江俞公取而视之,深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