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石花,冲药用。肾虚溲不利者禁用。
【目录】卷七\木部【篇名】猪苓内容:淡、苦。入足少阴、太阳经。去心中水湿之懊 ,分疟疾阴阳之交并。(能于阳中降阴。)
目昏,无湿而渴,二者禁用。(泻水故也。)
王损庵治疟,每加猪苓于汤药中。以阴阳上下交争,遂致寒热更作,用升、柴升阴中之 阳,
用知、苓降阳中之阴。外加猪苓一味,理上焦而开腠理,使邪气外达也。
【目录】卷七\木部【篇名】雷丸内容:浓朴、芫花、荔实为之使。恶葛根、 蓄。
苦,寒。有小毒。入手足阳明经。燥脾除热,消积杀虫。(湿热除,虫之巢穴自倒。)
甘草汁浸,酒拌蒸,或泡用。色赤者杀人。
怪症∶皮肉生虫,行如蟹走,声如孩啼,此筋肉之化。用雷丸合雄黄各一两,为末,掺 猪肉 上炙熟食之。
【目录】卷七\木部【篇名】桑上寄生内容:忌火。
苦,平。入足厥阴经。去风湿,益血脉。主崩漏,散疮疡,安胎下乳,兼治胎产余疾。
配阿胶,治胎动腹痛。配芎、
防,治下痢脓血。
桑上节间生出,缠附桑枝者,名寄生。折断有深黄色者真。杂树上生者多害人。
【目录】卷七\木部【篇名】柳上寄生内容:苦,平。捣汁服,治膈气刺痛。
【目录】卷七【篇名】竹部内容:(二种)
【目录】卷七\竹部【篇名】淡竹叶内容:畏皂刺、油麻。
甘、淡,微凉。入手太阴、少阴、足阳明经。清咳气上冲,除风邪烦热,止吐血,利小 水。得芍药,清肝胆之火。
得橘皮,治上气发热。佐小麦、石膏,治时行发黄。苦竹不入药。
竹根
苦,寒。能下五脏热毒瓦斯。气虚者禁用。
竹衣
清肺火,通肺气。虚火伤金,失音不出者,用此治之。
竹内白衣如纸者。
竹茹
畏皂刺、油麻。
甘,微寒。入足少阳、阳明经。清上焦之火,消虚热之痰。疗惊悸、止胎动、呕 噎膈、
吐血崩中、因内火致者,
非此不治。得鸡子,治饮酒头痛。配蒌仁,治妇女劳复如中风状。
肉薄,节间起白霜者。刮去青皮,用第二层。
竹沥
姜汁为之使。畏皂刺、油麻。
甘,寒。治狂闷,利九窍。疗破伤中风,止因触胎动,养血明目。凡痰在经络四肢胸膈 及皮裹膜外,非此不达不行。
和姜汁,治中风热郁之痰。合地黄,治时症阴虚之热。
肠胃寒湿者禁用。
【目录】卷七\竹部【篇名】天竹黄内容:伏粉霜。
甘,凉。入手少阴经。凉心热,镇肝风,利关窍,辟邪恶。除昏昧谵妄,病后痰郁。
生南海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结成如竹节片者真。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同 ,而无寒滑之害。
【目录】卷七【篇名】服帛部内容:(六种)
【目录】卷七\服帛部【篇名】故锦内容:治血症,敷口疮脐毒。配茶清,治上气喘急。
烧灰研末。
【目录】卷七\服帛部【篇名】丝绵内容:治吐衄崩中,赤白带下,及金疮出血不止。
烧灰研末。
【目录】卷七\服帛部【篇名】黄绢内容:补脬损,洗头疮溃烂。配棕榈炭、京墨炭,治妇人血崩。配丹皮、白芨末,治产妇脬破。
止血,烧灰用。蚕吐黄丝所织,非染色也。
【目录】卷七\服帛部【篇名】白布内容:甘,温。主血崩金疮。
【目录】卷七\服帛部【篇名】棉花子油内容:辛,热。微毒。主恶疮疥癣。燃灯损目。
【目录】卷七\服帛部【篇名】青布内容:解诸物毒。治天行热烦。配醋煮擦,治转筋入腹。配姜汁,治霍乱。
【目录】卷八【篇名】虫部内容:(卵生类十三种)
【目录】卷八\虫部【篇名】蜂蜜内容:忌与生葱同食。
甘,平。入手足太阴经。润燥生津。除心烦,通便秘,能缓燥急之火,并解诸般之毒。
得姜汁,治初痢。和生地汁,
治心腹刺痛。拌薤白,涂汤火伤。入牙皂,通便结。(将蜜煎膏,入牙皂末少许,作锭塞粪 门,便自下。)
每斤入水四两,桑柴火熬,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用。
黄蜡
恶芫花、齐蛤。忌与生葱同食。
味涩,微温。入足阳明经。止痛生肌。疗下痢,续绝伤。凡荡涤下焦之药,裹丸吞之,
免伤 上部。配川连、阿胶,治下痢腹痛。
烊化入水十余次,色变为白,亦名白蜡。调阳气,安胎漏。暴痢者禁用。
【目录】卷八\虫部【篇名】露蜂房内容:恶干姜、丹参、黄芩、芍药、牡蛎。
甘,平,有毒。入足阳明经。驱肝风毒犯于胃,治外疡毒根于脏,兼使痘粒分窠,能疗 惊痫痢疾。得蛇蜕、发炭,
酒下,消疔肿。填鼠粘子 炭,酒下,治乳痈。烧炭和酒,敷重舌。入盐 炭,擦虫牙。
悬于树上,受风露者佳。草蜂房,大如拳,可用。山蜂房,大有尺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