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逆吐
酸,肝脾火逆之证,必兼苦寒以降之。如左金丸治肝火痰运嘈杂最效。小儿痘疮口噤,嚼吴
茱萸抹之即开,亦取辛散之意。



<目录>卷三\味部

<篇名>食茱萸

内容:辛苦大温,有毒。
《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
\x发明\x 食茱萸与吴茱萸性味相类,功用仿佛。而《本经》之文向来错简在山茱萸条内。
详其主心下寒热,即孟诜治心腹冷痛之谓。温中逐寒湿痹,即中恶去脏腑冷之谓。去三虫即
脏气疗蛊毒飞尸之谓。虽常食之品,辛香助阳,能辟浊阴之滞,故有轻身之喻。以上主治,
岂山茱萸能之乎?其治带下冷痢,暖胃燥湿,水气浮肿用之,功同吴茱萸而力稍逊。多食动
目火,目痛者忌之。



<目录>卷三\味部

<篇名>茗

内容:苦甘微寒,无毒。服荜 、威灵仙、土茯苓忌之。
《本经》主 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
\x发明\x 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开郁利气,下行之功最速。《本经》
主疮,利小便,去痰热之患。然过饮即令人少寐,以其气清也。消食止渴,无出其右。合
醋治伤暑泄利。同姜治滞下赤白。兼香豉、葱白、生姜治时疫气发热头痛。一味浓煎治风痰
。茶之产处最多,惟阳羡者谓之真茶。凡茶皆能降火,清头目。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
过腊,故以命名。佐刘寄奴治便血最效。产徽者曰松萝,专于化食。产浙绍者曰日铸,专于
清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名曰普洱茶,则兼
消食辟瘴止痢之功。蒙山者,世所罕有,近世每采石苔代充,误人殊甚。其余杂茶,皆苦寒
伐胃,胃虚血弱之人有嗜茶成癖者,久而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呕逆洞泄,种种皆伤
茶之害。而侵晨啜茗,每伤肾气。酒后嗜茶,多成茶癖。又新茶饮之令人声音不清,其能郁
遏火邪也。至于精气寒滑,触之易泄者勿食,宜以沙菀蒺藜点汤代之。茶子味苦气肃,善于
降火,专治头中鸣响,天白蚁之病。江右人每以打油,味最清香,浸油沐发最佳。取茶子饼
煮汁浇花,以辟盆中之蚯蚓。煎汤涤衣垢则不退颜色。总取其质之轻清而不沾滞也。



<目录>卷三\香木部

<篇名>柏子仁

内容:甘平无毒。蒸熟曝干自裂,入药炒研用。色黄油透者勿用。
《本经》主惊悸,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
身延年。
\x发明\x 柏子仁性平而补,味甘而辛。其气清香,能通心肾益脾胃,宜乎滋养之剂用之。
《本经》言除风湿者,以其性燥也。《别录》疗恍惚及历节腰中重痛,即《本经》主惊悸除
风湿也。《经疏》以为除风湿痹之功非润药所能,当是叶之能事,岂知其质虽润,而性却燥
,未有香药之性不燥者也。好古以为肝经气分药。时珍言,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
智宁神,即《本经》之安五脏也。昔人以其多油而滑痰多作泻忌服,盖不知其性燥而无伤中
泥痰之患。久服每致大便燥结,以芳香走气而无益血之功也。



<目录>卷三\香木部

<篇名>柏叶

内容:\x节油\x
苦微寒,无毒。酒浸焙熟用。
\x发明\x 柏叶性寒而燥,大能伐胃。虽有止衄之功,而无阳生之力,故亡血虚家不宜擅服
。然配合之力,功过悬殊。如《金匮》柏叶汤,同姜、艾治吐血不止,当无此虑矣。若《济
急方》同黄连治小便血,《圣济总录》同芍药治月水不断,纵藉酒之辛温,以行苦寒之势。
但酒力易过,苦寒长留,每致减食作泻,瘀积不散,是岂柏叶之过欤。柏节坚劲,用以煮汁
、酿酒,去风痹历节风,烧取 油疗 疮疥癞。柏脂治身面疣,同松脂研匀涂之数日自落。
根白皮以腊猪脂调,涂火灼热油烫疮,能凉血生毛发。



<目录>卷三\香木部

<篇名>松脂

内容:\x《本经》名松膏,俗名松香\x
苦甘温,无毒。
《本经》主痈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x发明\x 松脂得风木坚劲之气,其津液流行皮干之中,积岁结成芳香燥烈,允为方士辟谷
延龄之上药。然必蒸炼始堪服食。《本经》所主诸病皆取风燥以祛湿热之患耳。今生肌药中
用之者,取其涩以敛之也。



<目录>卷三\香木部

<篇名>松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