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而胀自除、经所谓塞因塞用也、俗医泥于作饱不敢用、不知
少用反滋壅、多用则宣通、补之正所以导之也。)多梦纷纭。离魂异疾。(有人觉卧则身外有
身、一样无别、盖卧则魂归于肝、此由肝虚邪袭、魂不归舍、病名离魂、夏子益奇疾方、同
龙齿赤茯苓朱砂各一钱、临睡煎服、三服愈。)妊娠吐水。(酸心腹痛、不能饮食、惠民和剂
局方、炮姜等分为末、生地黄汁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胎产诸虚。小儿慢惊
。痘科险证。(凡痘证颜色娇红、而不苍老、或顶陷、或皮薄浆清、或痒塌泄泻、俱属气虚
、宜用。若因肺热、浆不大行、及靥后难脱者、均忌、泄泻由于肺热者、亦忌之。)外科
阴毒。(痈疽出脓后收口、其效尤神、掺药用之亦妙。)因虚失血。(古人治大失血、脉芤洪
者、并用人参、气旺则能摄血也、又凡血脱者、须益其气、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
生、阳生则阴长之义也、若单用补血、无由而生矣、若火气方逆、血热妄行、则咸忌之)气
虚甚者。浓煎独参汤进之。挟寒者。稍加附子。按人参功能在诸药之上。但闭气。肺有火热
。及肺气不利者忌之。实表。表有邪者忌之。凡痧痘斑毒。欲出未出。但闷热而不见点。若
误用之。以阻截其路。为祸尤烈。产辽东。宁古台出者。光红结实。船厂出者。空松铅塞。
并有糙有熟。宜隔纸焙用。忌铁。不宜见风日。茯苓为使。畏五灵脂。恶皂角、黑大豆、紫
石英、人溲。反藜芦。(李言闻曰∶东垣理脾胃、泻阴火、交泰丸内、用人参皂角、是恶而
不恶也、古方疗月闭、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是畏而不畏也、又疗痰在胸膈、人参藜芦同用
、而取其涌越、是激其怒性也、非洞奥达权者、不能知也。凡失血不止、人参和童便服、
即止、因相恶而效更奇也。)
参条(生津补气。)乃横生芦头上者。其力甚薄。止可用以调理常病。及生津止渴。其
性横
行手臂。凡指臂无力者。服之甚效。
参须(生津补气。)亦横生芦头上。而更细者。其性与参条同。而力尤薄。要知参条参
须。
不过得参之余气。危险之证。断难倚仗。
太子参(大补元气。)虽甚细如参条。短紧坚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
参芦(宣、涌吐、然亦有补性。)苦温涌吐。虚劳痰饮。(吴绶曰∶人弱者、以参芦代瓜
蒂、
朱丹溪本草补遗曰∶人参入手太阴、补阳中之阴、芦则泻太阴之阳、亦犹麻黄苗能发汗、根
能止汗也、痰在上膈、在经络、宜吐之、吐中就有发散之义、一妇因怒而病呃、作则举身跳
动、昏不知人、乃痰因怒郁、气不得降、以参芦半两、逆流水煎饮之、大吐顽痰数碗、大汗
昏睡而安、一人作劳发疟、服疟药变为热病、舌短痰嗽、六脉洪数而滑、此痰蓄胸中也、以
参芦汤加竹沥、涌出顽痰三块、次与参 当归而安。)今东洋西洋。俱常用之。(又人参内有
一种、白皮细长、名凤凰城、又有一种、皮糙体松、名泡头、东洋俱大行。)
\x参叶\x 大苦大寒。损气败血。其性与人参相反。且无用。所以从来本草内。俱不
载。



<目录>卷一草部

<篇名>珠儿参

内容:\x补气、除肺火。\x
苦寒微甘。味浓体重。补肺降火。肺热者宜之。脏寒者服之。即作腹痛。郁火服之。火
不透
发。反生寒热。其性大约与西洋人参相同。不过清热之功。热去则火不刑金。而肺脏受益。
非真能补也。出闽中。须多去皮。再用滚水泡。以其苦劣之味在外皮。近中心则苦味减而稍
甘。



<目录>卷一草部

<篇名>党参

内容:\x补中气、生津。\x
甘平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妥。按古本草云。参

上党者佳。今真党参久已难得。肆中所卖党参。种类甚多。皆不堪用。唯防风党参。性味和

硬纹者伪也。(白党、味微甘而甚淡、功力远不及尔。)



<目录>卷一草部

<篇名>土人参

内容:\x补肺气、通下行。\x
甘微寒。(蒸之极透、则寒性去。)气香味淡。性善下降。能伸肺经治节。使清肃下行。
补气
生津。治咳嗽喘逆。痰壅火升。久疟淋沥。难产经闭。泻痢由于肺热。反胃噎膈由于燥涩。
凡有升无降之证。每见奇效。(其参一直下行、入土最深。)脾虚下陷。滑精梦遗。俱禁用。
以其下行而滑窍也。孕妇亦忌。出江浙。俗名粉沙参。(红党参、即将此参去皮净、煮极熟
、阴干而成者、味淡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