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部

<篇名>食盐

内容:\x泻热润燥、补心、通二便、宜涌吐、为诸药引经。\x
咸。甘辛寒。咸润下。故通大小便。咸走血而寒胜热。故治目赤痈肿。血热。咸补心。
故治
心虚。(以水制火、取既济之义、故补心、药用盐炒、一人病笑不休、用盐炒赤、煎沸饮之
而瘳、经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心火也、用盐水、制火也、一妇病此半年、张子和亦用
此法而愈。)咸入肾(故补肾药用盐汤下。)而主骨。故坚筋骨。治骨病齿痛。(擦牙甚佳、

火固齿、齿缝出血、夜以盐浓敷龈上、沥涎尽乃卧、或问咸能软坚、何以坚筋骨、不知骨消
筋缓、因于湿热、泻热即安矣。)咸润燥而辛泄肺。(煎盐用皂角收、故味微辛、今南方多石
灰收。)故治痰饮喘逆。咸软坚。故治结核积聚。又能涌吐醒酒。(水胜火。)解毒。(火热即
毒也、能散火凉血。)杀虫。(浙西将军中蚯蚓毒、每夕蚓鸣于体、一僧教以盐汤洗身、数日
而愈。)定痛止痒。(体如虫行、风热也、盐汤浴三四次、佳、亦治一切风气、凡汤火伤、急
以盐末掺之、护肉不坏、再用药敷。)洗目去风。凡痰嗽哮证。(盐能伤肺。)血病消渴(走
血渗

引痰生。或凝血脉。或助水邪。或损颜色。或伤筋力。故西北人
不耐咸。少病多寿。东南人嗜咸。少寿多病。(嘉言曰∶经谓味过于咸、大骨气劳、以食盐
过多、峻补其肾、腰骨高硕之所、其气忽积、喜于作劳、气既勃勃内动、则精关勃勃欲开、
虽不见可欲、而不觉关开莫制矣、尝见高僧高道、栖真习定、忽焉气动精倾、乃知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之说、不尽关于情欲也、经谓强力入房、肾气乃伤、高骨乃坏、此固嗜欲无节者
之本病、奈何清修卓练之士、每于菜蔬间多食咸、藏浓味以亏道体、无有以内经之理一陈其
前者、及病已成而食淡斋、长年累月自苦、亦足补偏救弊、然不如当日味勿过咸之超矣。
盐品颇多、江淮南北、盐生于海、山西解州、盐生于池、四川云南、盐生于井、戎盐生于
土、光明盐或生于阶成山崖、或产于五原盐池、状若水晶、不假煎炼、故一名水晶盐、石盐
生于石、木盐生于树、蓬盐生于草、造化之妙、诚难穷也。)



<目录>卷十三金石部

<篇名>戎盐

内容:\x一名青盐。补肾、泻血热。\x
甘咸而寒。入肝肾。助水脏。平血热。治目痛赤涩。(散肝经风热。)吐血溺血,齿舌出
血,
坚骨固齿。(擦牙良。)明目乌须。功同食盐而更胜之。出西羌。不假煎炼。方棱明莹色青者
良。(风眼烂弦、戎盐化水点之。)



<目录>卷十三金石部

<篇名>凝水石

内容:\x泻热。\x
辛咸大寒。治时气热盛。口渴水肿。盐精渗入土中。年久结成。清莹有棱。入水即化。
亦名
寒水石。(古方所用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诸方用寒水石、即石膏。)



<目录>卷十三金石部

<篇名>元精石

内容:\x泻热救阴。\x
太阴之精。咸寒而降。治上盛下虚。救阴助阳。(同硫黄、硝石用。)有扶危拯逆之功。
(正
阳丹、用治伤寒壮热、来复丹、用治伏暑热泻。)出解池。通泰积盐处。咸卤所结。青白莹
彻。片皆六棱者良。(今世用者、多是绛石。)



<目录>卷十三金石部

<篇名>朴硝

内容:\x即皮硝。大泻、润燥、软坚。\x
芒硝、辛能润燥。咸能软坚。苦能下泄。大寒能除热。朴硝、酷涩性急。芒硝、经炼稍
缓。
能荡涤三焦肠胃实热。推陈致新。(与大黄同、盖邪气不除、正气不能复也。)治阳强之病。
伤寒。(经曰∶人之伤于寒也、必病热、盖寒郁而为热也。)疫痢。积聚结癖。留血停痰。黄
疸淋闭。瘰 疮肿。目赤障翳。通经堕胎。(经疏云∶硝者消也、五金八石、皆能消之、况
脏腑之积聚乎、其直往无前之性、所谓无坚不破、无热不荡者也、病非邪实深固、闭结不通
、不可轻投、恐误伐下焦真阴故也、无己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气坚者以咸软之、热盛
者以寒消之、故仲景大陷胸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用芒硝以软坚去实热、结不至坚
者、不可用也、佐之以苦、故用大黄相须为使、按芒硝消散、破结软坚、大黄推荡、走而不
守、故二药相须、同为峻下之剂、好古曰∶本草言芒硝堕胎、然妊娠伤寒可下者、兼用大黄
以润燥、软坚、泻热、而母子相安、经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之谓欤、谓药自病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