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芍药,
古人犹谆谆告诫,况大苦大寒,可肆行而莫之忌耶?同白术补脾,同参、 补气,同归、地
补血,同芎 泻肝,同甘草止腹痛,同黄连止泻痢,同防风发痘症,同姜、枣温经散湿)。
赤芍药主治略同,尤能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疝瘕(邪聚外肾为疝,腹内
为瘕),经闭肠风,痈肿目赤(皆散泻之功)。
白补而收,赤散而泻。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滞。产后俱忌用。
赤白各随花色,单瓣者入药。酒炒用(制其寒),妇人血分醋炒,下痢后重不炒。恶芒硝、
石斛。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目录>草部

<篇名>生地黄

内容:大泻火
甘苦大寒,入心肾。泻丙火(小肠为丙火,心与小肠相表里,导赤散与木通同用),清
燥金(胃、大肠火),消瘀通经,平诸血逆。治吐衄崩中(唾血者,血随唾出;咯血者,随
痰咯出,或带血丝,出肾经及肺经。自两胁逆上吐出者,属肝经。衄血者,血溢于脑,从鼻
而出;咳血者,咳出痰内有血,并属肺经。吐出呕出成盆成碗者,属胃经。经漏不止曰崩,
血热则妄行,宜以此凉之。虚人忌用,用于干地黄可也),伤寒阳强,痘症大热(痘症用之
甚多,本草未载)。多服损胃。
生掘鲜者,捣汁饮之,或用酒制,则不伤胃。生则寒,干则凉,热则温(故分为三条,
以便施用)。



<目录>草部

<篇名>干地黄

内容:补阴,凉血
甘苦而寒,沉阴而降。入手足少阴(心、肾)、厥阴(心包、肝),及手太阳经(小肠)。
滋阴退阳,生血凉血。
治血虚发热(经曰∶阴虚生内热),劳伤咳嗽(咳嗽阴虚者,地黄丸为要药,亦能除痰。
丹溪曰∶久病阴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补血以制相火,其痰自除),痿痹惊悸(有
触而心动曰惊,无惊而自动曰悸,即怔忡也。有因心虚火动者,有因肝虚胆怯者,有因水停
心下者,火畏水故悸也。地黄能交心肾而益肝胆,亦能行水,故治之)。吐衄尿血(痛为血
淋,不痛为尿血。由心、肾气结,或忧思、房劳所致,多属虚寒,不可专作热治)血晕崩(经
曰∶阴虚阳搏谓之崩),足下热痛,折跌绝筋(生地一斤,瓜姜糟一斤,生姜四两,炒熟,
伤折处,冷则易之。又生地汁三分,酒一升半,煮服,下扑损瘀血),填骨髓,长肌肉,
利大小便,调经安胎,又能杀虫。治心腹急痛(《海上方》∶捣汁和面作 饪食,能利出虫,
忌用盐。《本草汇》曰∶丹溪云气病补血,虽不中病,亦无害也。不知血药属阴,其性凝滞,
若胃虚气弱之人,过服归地等剂,反致痞闷,饮食减少,变证百出,至死不悟,岂不惜哉!
大抵血虚,固不可专补其气,而气虚亦不可徒补其血也。凡劳病,阳虚宜四君补气;阴虚宜
四物补血;阴阳俱虚者,宜合用,名八珍汤)。
江浙生者,南方阳气力微;北方生者,纯阴力大,以怀庆肥大菊花心者良。酒制则上行
外行,姜制则不泥膈。恶贝母。畏芜荑。忌莱菔、葱、蒜、铜铁器。得酒、门冬、丹皮、当
归良。



<目录>草部

<篇名>熟地黄

内容:平补肝肾,养血滋阴
甘而微温。入手足少阴、厥阴经。滋肾水,补真阴,填骨髓,生精血,聪耳明目(耳为
肾窍,目为肝窍。目得血而能视。耳得血而能聪),黑发乌髭。治劳伤风痹,胎产百病,为
补血之上剂(丹溪曰∶产前当清热养血为主,产后宜大补气血为主,虽有杂证,从未治之。
昂按∶丹溪产后大补气血一语,诚至当不易之论。后人不善用之,多有风寒未解,瘀血未尽
,妄施峻补,反致大害者,不可不察。王硕云∶男子多阴虚,宜熟地;女子多血热,宜生地
)。
以好酒拌砂仁末,浸蒸晒九次用(地黄性寒,得酒与火与日则温。性泥,得砂仁则和气
,且能引入丹田。六味丸用之为君,尺脉弱者加桂、附,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
旺者加知、柏,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目录>草部

<篇名>何首乌

内容:平补肝肾,涩精
苦坚肾,温补肝,甘益血,涩收敛精气。添精益髓,养血祛风(治风先治血,血活则风
散),强筋骨,乌髭发(故名首乌),令人有子,为滋补良药。气血太和,则劳瘦风虚、崩带
疮痔、瘰 痈肿诸病自已(营血调则痈肿消。赤者,外科呼为疮帚)止恶疟(益阴补肝,疟
疾要药,而本草不言治疟。时珍曰∶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冬诸药之上)。
有赤、白二种。夜则藤交,一名六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