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热,热解则肺之气化行,而小便复其常道矣)。能解鱼、蟹、河豚毒。
取迸水肥浓者,去须、节用。



<目录>草部

<篇名>苎根

内容:泻热,散瘀
甘寒而滑。补阴破瘀,解热润燥。
治天行热疾,大渴大狂,胎动下血,诸淋血淋,捣贴赤游丹毒,痈疽发背,金疮折伤(
止血易痂),鸡鱼骨哽(捣如龙眼。鸡骨,鸡汤下,鱼骨,鱼汤下)。汁能化血为水。
苎皮与产妇作枕,止血运;安腹上,止产后腹痛(散瘀之功)沤苎汁,疗消渴。



<目录>草部

<篇名>蔷薇根

内容:泻湿热
苦涩而冷。入胃、大肠经。除风热、湿热,生肌杀虫。
治泄痢消渴,牙痛口糜(煎汁含漱),遗尿好眠,痈疽疮癣。
花有黄、白、红、紫数色,以黄心、白色、粉红者入药。
子,名营实,酸温。主治略同(《千金》曰∶蔷薇根,角蒿,口疮之神药。角蒿所在多
有,开淡红紫花,角微弯,长二寸许,辛苦有小毒。治恶疮有虫,及口齿疮)。



<目录>草部

<篇名>芭蕉根

内容:泻热
味甘大寒。治天行热狂,烦闷消渴,产后血胀(并捣汁服),涂痈肿结热(为末,油调
敷。霜后者佳)。



<目录>草部

<篇名>大黄

内容:大泻血分湿热,下有形积滞
大苦大寒。入足太阴(脾),手足阳明、厥阴(大肠、胃、心包、肝)血分。其性浮而
不沉,其用走而不守。若酒浸,亦能引至高之分(仲景太阳门调胃承气汤,大黄注曰酒浸;
阳明门大承气汤,大黄注曰酒洗;少阳阳明小承气汤,大黄不用酒制,皆有分别。东垣曰∶
邪气在上,非酒不至。若用生者,则遗至高之邪热。病愈后,或目赤、喉痹、头痛、膈上热
疾生也)。用以荡涤肠胃,下燥结而除瘀热。
治伤寒时疾,发热谵语(大肠有燥粪,故谵语,宜下之。谵,音占),温热瘴疟,下痢
赤白,腹痛里急,黄胆水肿,症瘕积聚(积久成形谓之积,属阴;聚散无常谓之聚,属阳。
积多是血或食或痰,聚多是气),留饮宿食,心腹痞满,二便不通(皆土郁,夺之),吐血衄
血,血闭血枯,损伤积血,一切实热,血中伏火。行水除痰,蚀脓消肿,能推陈致新。然伤
元气而耗阴血(下多亡阴),若病在气分,胃虚、血弱人禁用(病在气分而用之,是为诛伐
无过。东垣曰∶能推陈致新,如定祸乱以致太平,所以有将军之号。时珍曰∶仲景泻心汤,
治心气不足吐衄血者,用大黄。黄连、黄芩,乃泻心包、肝、脾、胃四经血中之伏火也。又
治心下痞满按之软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亦泻脾胃之湿热,非泻心也。病发于阴,而反
下之,则痞满。乃寒伤营血,邪结上焦,胃之上脘当心,故曰泻心。经曰∶太阴所至,为痞
满。又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是已。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则结胸。乃热邪陷入血分,亦
在上脘,故大陷胸汤、丸皆用大黄,亦泻脾胃血分之邪,而降其浊气也。若结胸在气分,只
用小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只用半夏泻心汤。或问心气不足而吐衄,何以不补心而反泻心?
丹溪曰∶少阴不足,亢阳无辅,致阴血妄行,故用大黄泻其亢甚之火。又心本不足,肝、肺
各受火邪而病作,故用黄芩救肺、黄连救肝。肺者阴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合也,肺、肝
火退,则血归经而自安矣。寇宗 曰∶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一举而两得之。李士
材曰∶古人用大黄治虚劳吐衄,意甚深微。盖浊阴不降,则清阳不生,瘀血不去,则新血不
生也)。
川产锦纹者良。有酒浸、酒蒸、生、熟之不同。生用更峻。黄芩为使(欲取通利者,不
得骤进谷食,大黄得谷食,便不能通利耳。《夷坚志》∶汤,火伤者,捣生大黄,醋调敷,
止痛无瘢)。



<目录>草部

<篇名>黄芩

内容:泻火,除湿
苦入心,寒胜热。泻中焦实火,除脾家湿热。
治 痢腹痛(便血曰 ,寒痛忌用。凡腹痛有寒热、虚实、食积,瘀血、痰湿之不同。
寒宜温,热宜清,虚宜补,实宜下,食宜消导,瘀血宜行散,痰湿宜化痰利湿。痛时手
不可按者为实痛,按之痛止者为虚痛),寒热往来(邪在少阳),黄胆五淋,血闭(实热在血
分)气逆,痈疽疮疡,及诸失血。消痰(丹溪以黄芩降痰,假其降火也。按痰因火动,当先
降火)利水,解渴安胎(胎孕宜清热凉血,血不妄行则胎安),养阴退阳,补膀胱水。
酒炒则上行,泻肺火,利胸中气(肺主气,热伤气,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