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咬蛇伤诸病(时珍)。
【发明】时珍曰∶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
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
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
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骐 竭、紫矿相同。
【附方】新八。
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或以五分,加入八核汤。(《濒湖集简方》)
赤痢血痢∶三七三钱,研末,米泔水调服。即愈。(同上)大肠下血∶三七研末,同淡
白酒调一、二钱服,三服可愈。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同上)妇人血崩∶方同上。产后
血多∶山漆研末,米汤服一钱。(同上)男妇赤眼,十分重者∶以山漆根磨汁,涂四围。甚
妙。(同上)
虎咬蛇伤∶山漆研末,米饮服三钱,仍嚼涂之。(并同上)
\x叶\x
【主治】折伤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肿,经夜即散,余功同根(时珍)。



<目录>草部第十三卷

<篇名>草之二

内容:\x山草类下三十九种\x



<目录>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篇名>黄连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王连(《本经》)、支连(《药性》)。
时珍曰∶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
【集解】《别录》曰∶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之阳。二月、八月采根。
弘景曰∶巫阳在建平。今西间者色浅而虚,不及东阳、新安诸县最胜。临海诸县者不佳。
用之当布裹 去毛,令如连珠。保升曰∶苗似茶,丛生,一茎生三叶,高尺许,凌冬不凋,
花黄色。江左者,节高若连珠;蜀都者,节下不连珠。今秦地及杭州、柳州者佳。
颂曰∶今江、湖、荆、夔州郡亦有,而以宣城九节坚重相击有声者为胜,施、黔者次之
,东阳、歙州、处州者又次之。苗高一尺以来,叶似甘菊,四月开花黄色,六月结实似芹子
,色亦黄。江左者,根若连珠,其苗经冬不凋,叶如小雉尾草,正月开花作细穗,淡白微黄
色。六、七月根紧,始堪采。恭曰∶蜀道者粗大,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
疗痢大善。澧州者更胜。时珍曰∶黄连,汉末李当之本草,惟取蜀郡黄肥而坚者为善。唐时
以澧州者为胜。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如此。大抵有二
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
各有所宜。
\x根\x
【修治】 曰∶凡使以布拭去肉毛,用浆水浸二伏时,漉出,于柳木火上焙干用。
时珍曰∶五脏六腑皆有火,平则治,动则病,故有君火、相火之说,其实一气而已。黄
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实火,则以猪胆汁浸炒;
治肝胆之虚火,则以醋浸炒;治上焦之火,则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则以姜汁炒;治下焦之
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研细调水和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茱萸汤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
则以干漆末调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研细调水和炒。诸法不独为之引导,盖辛热能制
其苦寒,咸寒能制其燥性,在用者详酌之。
【气味】苦,寒,无毒。《别录》曰∶微寒。普曰∶神农、岐伯、黄帝、雷公∶苦,无
毒;李当之∶小寒。之才曰∶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恶菊花、玄参、白藓皮、芫花、白
僵蚕,畏款冬、牛膝,胜乌头,解巴豆毒。权曰∶忌猪肉,恶冷水。
曰∶服此药至十两,不得食猪肉;若服至三年,一生不得食也。时珍曰∶道书言服黄
连犯猪肉令人泄泻,而方家有猪肚黄连丸、猪脏黄连丸,岂只忌肉而不忌脏腑乎?
【主治】热气,目痛 伤泣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本经》)。主五脏冷热,久下泄 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浓肠益胆,疗口疮(
《别录》)。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天行热疾,止
盗汗并疮疥。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杀虫(大明)。羸瘦气急(藏器)。治郁热在中,烦
躁恶心,兀兀欲吐,心下痞满(元素)。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好古)。去心窍恶血,解
服药
【发明】元素曰∶黄连性寒味苦,气味俱浓,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少阴经。其用
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赤眼暴发,
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张仲景治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
成无己曰∶苦入心,寒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