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胃气。当作一体而论。
故补脾胃药非此引用不行。(盖风木藉土以为用。而即能使土木不相侵者。惟此味独擅其长。)
惟其由肺以合于脾胃。故能通利五脏关脉。散经络中留湿。(以脾胃行气于三阴三阳故也)
夫肝主经络。
防风气味。皆属风升。又为肝经气分药。故风行周身。本于善行数变。而此亦随其所行
以为治也。羌活防风。通行经络。有不能不少为区别者。羌活味辛苦。苦多而辛少。防风味
辛甘。辛多而甘少。本乎地者亲下。非苦无以至地。本乎天者亲上。非辛无以至天。盖手足
太阳相表里。一水一火攸分。羌活达其气于水中。散其阴之结。防风则畅其气于火中。而散
其阳之结。(故谓除上焦风邪而泻肺实)阳结即肺实。所谓肺阳盛而肺阴虚是也。(以风邪而
云结者。阳不得阴以化也。第四时之风。因于四时之气。故必因其气以为施治。惟类中风证。
止从阳不得阴以化。更不得阴以守之治法耳。)要知羌活非不除风。然其所治之风是湿化风。
本于阴也。防风非不行湿。然其所治之湿是风化湿。本于阳也。惟二经原表里相须。而风湿
亦相因为病。故羌活散湿以化风。时与防风合而奏散风之功。防风祛风以行湿。时与羌活协
而为除湿之助。所以用之概为风剂耳。凡人病于风。则元气即因之以病。元气病而元阴亦因
之以病。(风木为化阴之地。而风淫还以蚀阴。)故人身血之为病。类先病于元气以及元阴。
是即风化湿之证也。如本经所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见等证。是非风化湿之证欤。至
于通利五脏关脉及散经络中留滞。不与本经所主相发明欤。更如洁古主治上部见血。亦可以
前义推求之矣。(参观下羌活论自明)
缪氏云。凡南方中风及头痛。不因风寒。溏泄不因寒湿。或气升作呕。火升发嗽。盗汗
自汗。二便闭涩等病。犯之增剧。诸病血虚痉急。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咸在所忌。
〔辨治〕 质实而润头节坚者良。去芦并叉头叉尾及形弯者弗用。能令人吐。



<目录>卷七\山草部

<篇名>羌活独活

内容:一茎直上。不为风摇。故称独活。本经独活一名羌活。为其生于羌地也。
陶隐居言羌活出羌地。而益州西川者为独活。是一物而二种矣。濒湖历据诸说。谓独与
一类二种。以中国者为独活。西羌者为羌活。入用微有不同。后人判为二物者非矣。又川中
羌所产独活。另是一种。并属可用。



<目录>卷七\山草部

<篇名>羌活独活

内容:根性温。味苦辛。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手足太阳行经风药。并入足厥阴少阴经
气分。治风邪在表在上。去膀胱并肾间风邪。太阳经头痛。(巨阳从头走足。惟厥阴与督脉
会于巅。逆而上行。诸阳不得下。故令痛也。)周身尽痛。骨节痛。项强脊痛。并搜肝风。
泻肝气。(泻青丸用之为其壬乙同归也)治诸风掉眩。口面 斜。凡风湿相乘。或风寒湿痹。
酸痛不仁。筋骨挛拳。遍身 痹血癞。(虽不治血虚筋燥。然挟风湿者。亦可于血药中兼用
。)并散痈疽败血。(诸本草)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雄而善散。
故入手足太阳以理游风。其功用与独活虽若不同。实互相表里。(士材)骨乃少阴肾之合。
羌活虽为太阳风药。而太阳少阴相表里。羌活亦入之。但专力于达巨阳之气分。而少阴血分
当推独活耳。所以治历节风痛。必兼羌独二味。并用松节。羌独防三味。统理脊痛项强督脉
为病。以足太阳夹督而行。会督者二手太阳。又会诸阳于督之大椎。故三味并为治督之剂。
(东垣)升举中焦。用柴胡升麻。升举下焦。则 本羌活。



<目录>卷七\山草部

<篇名>羌活独活

内容:根味苦辛甘。气温。气浓味薄。沉而升。阴中阳也。足少阴行经气分之药。本经主风
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痉。女子疝瘕。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挛拳。骨节酸痛。中风湿冷
。奔喘逆气。皮肤苦痒。手足挛痛。祛足少阴伏风。百节痛风。(此伏风深入骨节者)凡两
足寒湿痹不能动止。非此不治。与细辛同用。止少阴经头痛。疗劳损风毒齿痛。(诸本草)
独活气浊属阴。善行血分。敛而能舒。沉而能升。缓而善搜。可助表虚。故入太阴肺少阴肾
以理伏风。(士材) 独活细而低。治足少阴伏风而不治太阳。(东垣)
〔羌独活总论〕 羌浮而升。独沉而升。(主治秘诀)羌活气雄。故大无不通。小无不
入。治足太阳风湿相搏。头痛肢节痛。一身尽痛。为却乱反正之主药。独活气细。细者治足
少阴伏风头痛。两足湿痹不能动止。而不治太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