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崩血气痛甚。年远不瘥者。木贼散主之。木贼香附各一两。朴硝半两
色黑者酒一盏煎。红赤者水一盏煎。和渣。日二服。脐下痛者。加乳香
忌生冷硬物猪鱼油腻酒面。
〔论〕 木贼中空直上。是阴中透阳。而风升毕达也。凌冬多节。是阳能化阴。而气不
逾节
于水
以血为
也。木
风邪散矣
不能化湿。
还以病于肝
然。此所能
于阳不得阴以化者。又当别从其本而治之。至如止目泪。乃因血之不化以病于风。要不离于
血病耳。
目疾由于怒气。及暑热伤血。暴赤肿痛者。非其所任。(仲淳)
〔修治〕 去节。童便浸一宿。焙干用。



<目录>卷九\隰草部

<篇名>地黄

内容:一名 。(沉下者贵也)一名芑。(阴土己也)又名地髓。产怀庆者。皮有磊
江浙壤地者。质虽光润。力微不及。古人种子。今惟种根。入土即生。大宜肥壤。
坛。如浮屠数级。寸段莳。灌根。长滋盛也。但种植之后。其土便苦。次年止可种
二年可种山药。足十年。土味转甜。始可复种地黄。否则味苦形瘦。不堪入药。
不如正九月气全。盖八月残叶犹在。叶中精气未尽归根。二月新苗已生。根中
也。(核)按本经有干有生。以采得即用者为生。晒干收者为干。后人复蒸晒
为熟地黄。其生熟不同。而凉血补血悬异。故分注之。
\x生地黄\x
味甘苦。气寒。气薄味浓。沉而降。阴也。入手足少阴厥阴。及手太阳经。本经
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除寒热积聚。疗折跌绝筋。凉血生血。疗虚清热。
阴不足。治少阴心热在内。通血脉。强筋骨。利二便。理胎产。通经闭。凡劳瘦骨
寒热。五心潮烦惊悸。掌中热痛。足下热而痛。清肺热咳嗽。泻脾胃湿热。痿蹶嗜
吐血。鼻衄耳鸣。牙痛欲脱。便血尿血皆治。脏属阴。此味天一之真阴。能补五
手太阳腑者。正见火中有水。乃阳育乎阴。具足生化之妙也。凡阴微阳盛。相
阴位。日渐煎熬。为虚火之证者。宜地黄之属以滋阴退阳。(原礼)本经首
即继以填骨髓长肌肉续绝筋等语。夫痹者随其血之不通而为痛。如在目则赤
肉里则痈肿。在心则昏烦。在肺则咳血壅遏。而为身热枯耗。而为燥涩痿软
崩漏。各可类推。千金方黑膏。治热积成斑。肘后方拌鸡蒸汁。治寒积成疝
盖血中有痹。则骨髓不满。肌肉不长。筋脉断绝。均谓伤中。若由填满生
血液之流通。是以逐者。即俾其流通之义也。(不远)性惟润下。功力到
为外征。(又)同大小蓟各半。捣取自然汁。和童便饮。治血热妄行。一
取汁和面作 冷淘。治虫心痛。得青蒿鳖甲银柴胡沙参天麦冬黄
膝。治骨蒸劳热。同人参远志麦冬枣仁柏仁茯神甘草。治心虚惊
得麦冬五味枸杞牛膝车前阿胶天冬。治溺血。(熟亦用)同青蒿地
治月事先期。同苎根捣汁豌许。加炒砂仁末三钱。治胎动下血
通。治目暴赤痛。同当归赤芍乳香没药肉桂黄荆子。治一
劳瘦骨蒸。日晡寒热。生地汁三合。煮白粥。临熟入
升二合。白胶香二两。瓷器盛。入甑蒸令胶消。服
两取汁。童便五合。同煎热。入鹿角胶炒研一两
末。冷水调下。吐血便血。生地汁六合。铜器煎
三服。便止。或微转一行不妨。血淋。生地汁车
入鸡子白一枚搅服。产后中风。胁不得转。交
浸一夕。次日各炒黄。浸汁干。乃焙为末。每
豆豉一两六钱半。以猪膏十两合之。露一夜
搅匀。分三服。毒从虚中出则愈。忌芜荑。
疳宣露。脓血口气。生地一斤。盐二合。捣
夜贴之。地髓煎。生地十斤洗净。捣压取汁
四升。文武火煮地黄汁数沸。即以酒研。苏
汁。及蜜。再煎候稠。瓦器盛之。每空心酒
〔论〕 地黄禀天一之真阴。更资中五之冲气。故气寒味甘。甘而有微苦者。归于主血
之心
十年
血归






而病于阴气者。又非独一热足以伤之。故虽同病于阴气。其因于热而气不化血者。生地固为
宣剂。若不因于热而气不固血者。(此宜补阳气)生地却非补剂。又不得宣阴而损真元也。(
寇氏谓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用地黄须炼热。若概与生者。当虑大寒是也。
)至洁古去诸湿热之义谓何。盖阳盛阴虚。则阳不得阴以化。气之不化者。反病于湿而滋热
。生地益真阴之不足。凉血生血。而俾气得以化。自不病于湿矣。抑甄氏谓虚而有热者宜加
用之。丹溪何又谓虚而有热者慎弗用之。要知因虚而得实。(如黄芩汤治心劳实热。小甘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