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名医所传,即以墨字。并目录,共二十一卷。)
《唐新修本草》∶(唐・司空英国公李绩等奉敕修。初,陶隐居因《神农本经》三卷,增

为七卷。显庆中,监门府长史苏恭表请修定,因命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尚药奉御许孝崇与
苏恭等二十二人重广定为二十卷,今谓之《唐本草》。)
《蜀重广英公本草》∶(伪蜀・翰林学士韩保升等,与诸医工取《唐本草》并图经相参校,
更加删定,稍增注释,孟昶自为序。凡二十卷,今谓之《蜀本草》。)
《吴氏本草》∶(魏・广陵人吴普撰。普,华佗弟子,修《神农本草》成四百四十一种。

为详
《药总诀》∶(梁・陶隐居撰,论次药品五味、寒热之性,主疗疾病,及采蓄时月之法,
凡二卷。一本题云《药像 诀》不着撰人名氏,文本并相类。)
《药性论》∶(不着撰人名氏,集众药品类,分其性味、君臣、主病之效,凡四卷。一本
题曰∶陶隐居撰。然所记药性、功状,与本草有相戾者,疑非隐居所为。)
《药对》∶(北齐・尚书令、西阳王徐之才撰。以众药名品、君臣、佐使、性毒、相反,

《食疗本草》(唐・同州刺史孟诜撰。张鼎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旧为二百二十七
条,
《本草拾遗》(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陈藏器撰。以《神农本经》虽有陶、苏补集
之说
《四声本草》∶(唐・兰陵处士,萧炳撰。取本草药名每上一字,以四声相从,以便讨阅,
凡五卷。前进士王收撰序。)
《删繁本草》∶(唐・润州医博士兼节度随军杨损之撰。以本草诸书所载药类颇繁,难于
看检,删去其不急,并有名未用之类,为五卷。不着年代,疑开元后人。)
《本草性事类》∶(京兆医工杜善方撰。不详何代人,以本草药名随类解释,删去重复,
又附以诸药制使、畏恶、解毒、相反、相宜者为一类,共一卷。)
《南海药谱》∶(不着撰人名氏,杂记南方药所产郡县,及疗疾之验,颇无伦次。似唐末
人所作,凡二卷。)
《食性本草》(为唐陪戎副尉剑州医学助教陈士良撰。以古有食医之官,因食养以治百
病,
取《神农本经》洎陶隐居、苏恭、孟诜、陈藏器诸药,关于饮食者类之,附以己说;又载食
医诸方,及五时调养脏腑之术。集贤殿学士徐锴为之序。)
《日华子诸家本草》∶(国初开宝中四明人撰。不着姓氏,但云日华子大明。序集诸家本




<目录>卷第一

<篇名>林枢密重广本草图经序

属性:良医之不能以无药愈疾,犹良将不能以无兵胜敌也。兵之形易见,善用者,能以其所以
杀者
生人。药之性难穷,不善用者,返以其所以生者杀人。吁!可畏哉!寒、热、温、凉,辛、

《囊中》、《千金》之所传,《外台》之所秘,其为方,不知其几何。由是言之,则非独察
脉、用方之为难,而辨药最其难者。金石之珍,草木之怪,飞潜动植之广且众也。风气不同
,南北不通,或非中国之所有,或人力之所不可到,乃欲真伪无逃于指掌之间,则本草、图
经二者,何可须臾离也。世所传,曰《神农氏本草》三卷,梁・陶隐居离以为七,唐・苏恭

李绩之徒,又附益为二十卷,别图药形以为经,其书略备矣。开宝中,太祖皇帝命卢多逊等
,考验得失,增药尤多,号为《开宝本草》。仁宗皇帝嘉 初,又使掌禹锡、林亿、苏颂、
张洞为之补注,因唐图经别为绘画,复增药至千有余种。于是收拾遗逸,订正讹缪,刊在有
司,布之天下,其为寿养生人之术,无一不具。然世之医者,习故守陋,妄意穿凿,操数汤
剂,幸而数中,自谓足以应无穷之病;诘其论说,则漠然不知。顾本草与图经,殆虚文耳。
况偏州下邑,虽有愿见者,何所售之。阆中陈氏子承,少好学,尤喜于医,该通诸家之说,
尝患二书传者不博,而学人不兼有也;乃合为一,又附以古今论说,与己所见闻,列为二十
三卷,名曰《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书着其说,图见其形,一启帙而两得之。不待至
乎殊方绝域,山巅水涯,而品类万殊者,森在目前;譬夫谈与地者,观于职方,阅战具者之
入武库也。承之先世为将相,欧阳子所谓四世六公者,承其曾孙。少孤,奉其母江淮间,闭
门蔬食以为养,君子称其孝。间有奇疾,众医愕眙,不知所出,承徐察其脉,曰∶当投某剂
,某刻良愈,无不然者。然则承之学,虽出于图书,而精识超绝兹二者,又安能域之哉?鬼
臾区、岐伯远矣,吾不得而知也。其视秦越人、淳于仓公、华佗辈为何如?识者当能知之。
元七年四月朔。左朝请大夫充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