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主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症积,下恶气,除邪鬼蛊毒。生西蕃及昆
仑。
唐本注云∶苗、叶、根、茎酷似白芷。捣根汁,日煎作饼者为上,截根穿曝干者为次。

性极臭而能止臭,亦为奇物也。(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萧炳云∶今人日煎蒜白为假者,
真者
极臭,而去臭为奇物。今下细虫极效。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阿魏出伽 国,即北天竺也。
伽 呼为形虞,亦出波斯国。波斯呼为阿虞。载树长八、九尺,皮色青黄。三月生叶,叶

似鼠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名阿魏。拂林国僧弯所说同。摩伽陀僧提

言∶取其汁和米、豆屑合成阿魏。日华子云∶阿魏,热。治传尸,破症癖冷气,辟温治疟,
兼主霍乱,心腹痛,肾气,温瘴,御一切蕈菜毒。
图经曰∶阿魏,出西蕃及昆仑,今唯广州有之。旧说苗、叶、根极似白芷。捣根汁,日
煎作

者为上,截根穿曝干者为次。今广州出者,云是木膏液滴酿结成。二说不同。谨按段成式

酉阳杂俎》云∶阿魏木,生波斯国,呼为阿虞。木长八、九尺,皮色青黄。三月生叶,似鼠
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名阿魏。或云∶取其汁和米、豆屑,合酿而成
乃与今广州所上相近耳。
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石昆仑国。是木津液,如桃胶状。其色黑者不堪,其状黄散

为上。其味辛,温。善主于风邪鬼注,并心腹中冷,服饵。又云南长河中亦有阿魏,与舶上
来者滋味相似一般,只无黄色。雷公云∶凡使,多有讹伪。其有三验∶第一验,将半铢安于

铜器中一宿,明沾阿魏处白如银,永无赤色。第二验,将一铢置于五斗草自然汁中一夜,至
明如鲜血色。第三验,将一铢安于柚树上,树立干便是真。凡使,先于净钵中研如粉了,于
热酒器上 过,任入药用。千金翼∶尸疰恶气,阿魏治之,神效。别说云谨按阿魏,《补
注图经》所说,合在木部,今二浙人家亦种,枝叶香气皆同而差淡薄,但无汁膏尔。



<目录>卷第九

<篇名>高良姜

属性:\r高良姜\pd186.bmp\r
大温。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陶隐居云∶出高良郡,人腹痛不止,但嚼食亦
效。形气与杜若相似,而叶如山姜。唐本注云∶生岭南者,形大虚软,江左者细紧。味亦不
甚辛,其实一也。今相与呼细者为杜若,大者为高良姜。此非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高良
姜,味辛,温。下气益声,好颜色。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又按别本注云∶二月、三月
采根,曝干。味辛、苦,大热,无毒。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高良姜,使。能治腹内久

,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日华子云
∶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解酒毒,消宿食。
图经曰∶高良姜,旧不载所出州土,陶隐居云出高良郡,今岭南诸州及黔、蜀皆有之,
内郡

有而不堪入药。春生,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许。花红紫色如山姜。二月、三月采
根,曝干。古方亦单用,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子块,含之咽津,逡巡即瘥。
若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为末,煎汤常饮之佳。
圣惠方∶治霍乱、吐利、腹痛等疾。高良姜一两锉,水三大盏,煎取二盏半,去滓,下
粳米

合,煮粥食之。外台秘要∶备急霍乱吐利方∶火炙高良姜令焦香。每用五两,打破,以酒一

煮三、四沸,顿服。亦治腹痛气恶。苏恭云∶凡患香港脚,每旦任意饱食,午后少食,日晚不

。如饥,可食豉粥。若瞑不消,欲致霍乱者。即以高良姜一两打碎,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顿服尽即消。待极饥,乃食一碗薄粥。其药唯极,饮之良。若卒无高良姜,母姜一两代之,
以清酒一升,煮令极熟,去滓食之。虽不及高良姜,亦大效矣。十全方∶治心脾痛。以高良
姜细锉,微炒杵末,米饮调下一钱匕,立止。



<目录>卷第九

<篇名>百部根

属性:\r百部根\pd186A.bmp\r
微温。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微寒。主咳嗽上气。
陶隐居云∶山野处处有,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而苦强,亦有小毒,火炙酒渍饮之,疗
咳嗽

亦主去虱。煮作汤,洗牛、犬虱即去。《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尔,悬
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短切,含咽汁,勿令人知。主暴嗽甚良,名为嗽药。疑此是百部。
恐其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