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等。调服紫雪丹。一剂而吐泻止。肢和脉起。诸恙皆安。
又丁姓妪患是症。脉濡数虚大。以藿香、芩、连、半夏、竹茹、木瓜、陈皮、薏苡、滑石为剂。此乃暑邪挟湿。而
脉未伏。肢未厥。故治法略有区别耳。
又项姓子年十二。脉伏肢冷。舌白不渴。目直神昏。此内伏暑邪。外感寒凉。而本元又虚。若骤用芳香开达。必至
元气暴脱。乃参、附茯苓、白芍、藿香、冬术。九制倭硫黄、木瓜等。先为扶脾固元。吐泻果止。而肢温脉起。次日舌
旁及尖现红点。目赤口渴。此元阳已复。外寒去而内热乃现。改用知母、石膏、竹叶、花粉、木瓜、藿香、郁金、陈皮、
银花、滑石等。
服两剂而脉象渐和。惟觉惫甚。而胃少纳食。乃余热未清。胃络不和。以轻清之剂清养胃阴。如西洋参、石斛、竹茹、
荷叶、麦冬、茯苓、生扁豆、西瓜皮、乌梅、山栀、木瓜、绿豆衣等。出入为方。调理数剂而愈。
又一妇。舌苔灰滑。肢冷脉伏。面色青惨。口不渴饮。身亦安静。此真太阴中寒。用附子理中汤。加藿香、半夏、
陈皮。一剂而愈。
又一人。腹痛如绞。上吐下泻。面目俱赤。舌苔老黄。舌尖赤而起刺。肢冷脉伏。烦躁如狂。饮不解渴。吐泻之物。
酸臭不可近。此暑秽之毒。深入于里。仿凉膈散法加石膏、银花。化其在里之暑毒。一剂而吐泻定。舌苔转为鲜赤。略
带紫色。脉出洪大。此为热转血分。以竹叶石膏汤加细生地、丹皮、银花、山栀一剂而愈。此等症不概见。必须审症明
确。方可用之。一或稍误。祸不旋踵。
又一妇转筋四肢厥冷。筋抽则足肚坚硬。痛苦欲绝。诊之浮中二部无脉。重按至骨。细如蛛丝。然其往来之势。坚
劲搏指。先以三棱针刺委中出血。血黑不流。用力挤之。血出甚少。再针昆仑、承山。针刺毕。腿筋觉松。再用食盐艾
绒炒热。用布包裹。熨摩委中及足肚上下。方用三棱、莪术、归须、红花、桃仁、僵蚕、山甲、地龙、牛膝、薏苡、木
瓜。服下一时许。筋乃不抽。而吐泻亦止。次日改用丝瓜络、莱菔子、桃仁、竹茹、薏苡、滑石、蚕砂、木瓜、刺蒺藜、
山栀皮等清暑湿而宣通脉络。后以西洋参、麦冬、石斛、橘皮、竹茹、薏苡、丝瓜络、茯苓等出入加减。调理旬余始痊。
又一农夫史姓。年四十许。偶入城患干霍乱。腹痛如绞。不吐不泻。倒地欲绝。四肢厥冷而脉伏。与立生二服不效。
又急制独胜散。用热酒冲服。仍不效。唇面青惨。鼻尖寒冷。痛益剧。其势甚危。不得已与外台走马汤。巴豆霜用五
分。服下半时许。腹中大鸣而大便乃下。臭秽难闻。痛乃稍缓。扶至城内亲戚家将息。次日竟能缓行归家矣。



<目录>卷中医案

<篇名>霍乱绝症三条

属性:定邑状元桥恒三油坊伙友。家在慈 北乡。相去三百余里。舟楫往返。须三日。予因其肢厥脉伏。舌白苔浓。上如
腻粉。目瞪神昏。面色黧黑。且多油汗。辞不与治。他医以参、附、干姜、倭硫黄、吴萸、术、草、茯苓等治之。次日
肢渐温。目能动转。群以为庆。余曰。此乃回光返照。余烬易灭。不如急令归家为是。后果如余言。而殁于途。悲哉。
西门将军桥吴姓。年逾古稀。亦患是症。目瞪神昏。身强而牙关紧急。呼吸之气。有出无入。舌苔光滑淡红。中心
青色。余曰。此内挟风邪。风痰阻窍。真元又虚。询之果宿有风痹。亦辞不治。越二日而逝。
又一台州人。流寓在定之南门外。以挑泥度日。延余往诊。舌苔如宿猪肝。面青神昏。胁痛烦躁。脉伏肢冷。亦辞
不治。至日晡而死。此三症者。即内经所云大邪入脏。必卒死之候。录此以见不治之疾。非人力所能为也。
按是年霍乱甚广。治不得法。朝发夕死。故俗有子午症之名。经余治愈者五十余人。而死者仅此三人又皆不
治之症。其余如前鲍姓妇者最多。所以不概录者。因彼此有同异耳。



<目录>卷中医案

<篇名>中风瘫痪治验

属性:杨慎斋年四十许。素鸠酒。一日正午饮。忽杯落于地。家人急扶进床。急召余诊。目合神昏。面赤如朱。牙关紧闭。
鼻息如雷。痰涎上壅。脉洪大而数。急用针刺百会。及眉心。颊车。挖开牙关。连灌以至宝丹三粒。方用羚羊角、石菖
蒲、胆南星、天竺黄、橘红、钩藤、桑叶、僵蚕、菊花、薄荷、郁金、全蝎等。至酉刻而稍苏。次日复诊。脉仍数大。
仿资寿解语汤例。服三剂而始能言。舌本仍硬。大便不通。脉仍洪大。以防风通圣散每服五钱。更加大黄三钱。百沸汤
和服。一日三次。至次日而便通。二足痿软无力。两手关节皆痛。如历节白虎风症。乃遵古法针、灸、熨、摩、熏、蒸、
汤、丸、诸法并施。调理月余始痊。



<目录>卷中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