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等。服两剂而病减半。乃
去白芷、豆卷、茅术。加石斛、茯苓。又四剂而病去其七八。后以调胃和中化湿之剂而愈。



<目录>卷中医案

<篇名>肠痈治验

属性:又静修庵一老尼。年五十许。患腹痛。自作痧治。刺刮不效。乃延余治。诊之右关脉洪大搏指。余部浮数。余问腹
旁痛处。有无微肿。脚挛屈否。曰腹之右旁一块。坚硬拒按。右足屈不能伸。余曰。此乃大肠生痈。非痧症也。彼大骇。
余曰无妨。肠痈初起。医治不误。十可痊十。大忌外科开刀。腐肠穿膜。为不治耳。乃用银花、当归、大黄、桃仁、丹
皮、乳香、没药、穿山甲、焦楂肉、蒲公英等。服两剂而脓血从大便下。臭秽难闻。肿消脚伸。腹亦不痛。但续续下痢
脓血。复排脓消毒之品。如银花、生甘草、桃仁、归芍、丹参、丹皮、薏苡、乳香、没药、白芷、贝母等数剂而愈。凡
诊脉如一部独异。须当深究根源。痛处拒按。微肿。非损伤血瘀。定是内痈。须平日留心临症。方能知之。



<目录>卷中医案

<篇名>陈铬甫痿症治验

属性:牛羊司巷陈铬甫世兄。年十三。身长如二十余。十二岁而阳已发动。是以骨力不坚。试观草木易于荣长者。而枝
干必娇嫩。其理一也。丁亥春患咳嗽痰多食少体倦。两足痿弱。不能起立。目合则遗精。甚至日间心有所思。夜则
梦寐不安。乃延余治。诊脉左关弦数。右关虚大。两寸两尺。俱虚软无力。余曰。症属木强土虚。肾气不坚。心火刑克
肺金。治当先保肺胃之阴。取土金相生之义。且胃为后天之本。土能生化万物。经云。纳谷者昌。待胃气渐旺。然后
可用血肉有情。同类相感。补精益血。病自渐愈。于是先用桑叶、沙参、钗斛、炒麦冬、枇杷叶、白蒺藜、仙半夏、橘
红、竹茹、谷芽、茯苓、茯神、紫菀、百合、毛燕屑、女贞子、莲子、淮山、芡实等清淡之品。出入为方。服二三十剂。
而痰渐少。胃气开。乃用舒养筋脉。滋血和肝之药、如归芍、金樱子、钗斛、山药、山萸、续断、杜仲、麦冬、西洋参、
五味子、阿胶、沙苑蒺藜、参贝、陈皮、人乳蒸茯神、龙骨、牡蛎、芡实、丹参等又三十余剂。遗精梦寐等皆愈。但足
仍无力。后用血肉有情之品。收合成膏。如吴鞠通天根月窟膏法。每服五六钱。一日早晚两次。至戊子春。步履如常。
强壮逾于平昔。可见补益之药。必久服乃效。



<目录>卷中医案

<篇名>李封翁痰火症治验

属性:李荔翁年近花甲。宿患痰火。累年医治。不能除根。去岁余用轻清之品。治之而愈。今春晚膳毕。正与诸孙嬉戏。
忽觉右半身麻木不仁。少顷舌本连头俱麻。急来召余诊之。右三部脉俱洪大而数。左关尺脉劲滑利。余谓痰火上
升。阻遏脉络所致。先刺两手曲池、少商、出血。方用羚羊角、桑叶、钓藤、橘红、川贝、石菖蒲、郁金、天竺黄、远
志、神砂、茯
神、竹茹、竹沥等一剂而愈。次日再诊。脉平人安。乃用宁神和中略佐化痰。以善其后。乃郎今年北上。高捷翰苑。诸
孙皆眉目清秀。俊雅能文。其浓福正方兴而未艾也。
先甫与心禅交有年矣。每遇急症。延师延医。无不应手而愈。去秋感冒微寒。师一下指。即有疑难之色。予心知
为不祥。至季冬时果遭大变。心禅师可谓神明其技。而予则永为无父之人矣。悲哉。(棘人李鹏飞泣血书于苫次。)



<目录>卷中医案

<篇名>桑观察痰火上攻上实下虚治案

属性:金衢严桑观察。过于劳顿。虚阳上冒。更挟痰火。上阻清空。下流足膝。年逾古稀。体质偏阳。头晕脚弱。患此数
年。退归静养。医治罔效。召余治之脉浮滑数大。溢上鱼际正脉法所云高章之脉也。余曰高年亢阳为患甚多。徐洄溪
云。凡年高福浓之人。必有独盛之处。症似不足。其实有余也。夫头面诸窍。乃清空之地。六阳经脉之所会聚。上窍
皆奇。尤为阳中之阳。厥阴风火内旋。蒸腾津液。如云雾之上升。清阳不利。则为眩晕。且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
不到。气有余即是火。其冲于上也。则为眩晕。流于下也。则成痿痹。入于肢节。则如瘫痪。藏于胞络。则为痫厥。阴
不足而阳有余。所谓上实下虚是也。治以清痰火为先。次熄肝风。终以养血潜阳。徐图奏效。方用鲜橄榄数斤。敲碎
煮汁。人乳蒸西洋参、川贝母。钗石斛、桑椹子、白蒺藜、麦冬、山栀皮、竹沥。少佐姜汁同熬膏。入生矾末。每清晨
用开水冲服三四钱。服之颇安。再诊改用茯神、人乳蒸西洋参、石斛、山栀皮、桑椹子、蒺藜、生牡蛎、甜杏仁、川贝
母、麦冬、石菖蒲、竹沥、姜汁等。调理两月。渐能步履。而头晕终不能瘥。总须慎阴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