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纷纷迁避。几于十室九空。家君日闻此耗。惊忧交并。于是病又大作

接服至十日。血渐少。亦稍稍能睡矣。自是遂以两仪膏集灵膏二方合并。仍制成膏剂。接服
月余。咯血全止。精神亦大恢复。但微有咳嗽而已。计前后凡服党参斤许。西洋参数两。枸杞
子斤许。熟地二斤。干地黄、麦冬、阿胶亦各数两。距今已将三年。病未复发。且精神矍铄
。日夕奔走。为人治病。呜呼。药之功顾不大欤。今编此书。特志崖略于此。以俟高明教正焉。
曹韵笙先生如君。年三十余。素患肺病及头痛病。每劳怒啖粘腻肥甘等物即发。发则
头痛目昏。咳嗽喉中如水鸡声。胸闷不饥。舌苔薄腻。寸关脉滑。盖产育已多。脑筋衰弱。
而又吸阿片。喜肥甘粘食。痰滞阻塞为病也。每次均用桑叶、杭菊、薄荷、杏仁、贝母、桔
梗、前胡、橘皮等药奏效。今已数年。皆赖此方之力。现悉粘腻肥甘之患。已改用他种食品
。而病发亦轻。不复如前此之剧矣。
姚某子六岁。六月间患痢症。里急后重。日夜不休。发热口渴。舌苔黄腻。两脉滑数。用香
连丸加黄芩、枳壳、槟榔、苡仁、六一散。作煎剂。黄连只用四分。余药亦只用一二钱。一
剂痢减半。再剂全安。
张小芬君病痢。下利腹痛。里急后重。困苦不已。脉息滑数。与小
承气汤合香连丸。加槟榔、木香。服后痛痢俱止。但转为发热胸闷。是里气得通而余病将从
表解也。乃易方用小陷胸合小茈胡汤。去人参、甘草。加枳壳、桔梗、浓朴。得汗而解。惟
腹中作胀。不思饮食。舌现白腻苔。复易方用平胃散。加黄芩、苏梗、蔻仁、佩兰、苡仁等
两剂全瘳。
夏某子四岁。下痢红白。腹胀身不热。口不渴。舌色淡无苔。脉缓滑。与平胃散
加白术、木香、砂仁、扁豆等。接服两剂而痊。盖过啖生冷等物。肠胃不能运化也。
殷某子四岁。下痢多日。手足冷。时出冷汗。脉息小弱。神气疲倦。口不渴。舌无苔。此非
痢疾。乃阳虚欲脱也。不温则死。乃与理中汤。参、术各用三钱。干姜八分。甘草八分。加
生姜、
红枣煎服。一服汗收手暖。下利亦减。接服一剂而安。
李善门侄女。年二十余。患痢疾。
医用大黄、槟榔。及三物备急丸数剂。下利益甚。里急亦迫。至于脱肛。每至解大便时。腹
痛肛坠。困苦异常。乃与补中益气汤。一服而脱肛愈。两服而痢亦止矣。
滕云路君令堂。年七十余。病痢多日。至于脱肛。精神疲惫。头晕心悸。不能起坐。舌光无
苔。脉息小弱。与补中益气汤加麦冬、白芍、木香。三剂而痊。
江某子十五岁。泻利年余。面黄体瘦。食少作恶。舌光无苔。口干头晕。心悸脉细。每日犹
泻十数次。所泻皆稀粪水。盖泻利日久肠胃中之脂液消亡。昔人所谓下多亡阴是也。与大补
丸煎。加黄 、赤石脂、麦冬、玉竹。接服两剂。而泻利已减去十之六七。头晕心悸亦平矣
。再服数日全愈。夫参、 、熟地。为泻痢病最忌之药。盖补滞之品能闭塞肠胃中之病毒致
人于危。而此独以补药奏功者。虚实异宜也。然亦惟纯虚无滞者。始可纯补。否则又当别论
矣。
路某病痢年余。日夜数次。手指清冷。脉息小弱。饮食起居如常。与理中汤加黄 、
木香、浓朴、白芍。服两剂。痢即止。接服数剂全愈。
完某子三岁。病后泄泻汗多。口干不欲饮茶。体瘦神疲。咳嗽有痰。小便清。舌色淡。纯属
虚象。用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加黄 、花粉。服后汗止泻减。但咳嗽多痰。原方以花粉易贝
母。接服两剂而安。
王姓妇年五十余。夏间陡患泄泻。暴注下迫。一日夜二十余次。发热
口渴。胸闷腹痛。舌苔黄腻。脉数溲热。盖暑湿蕴伏。肠胃中兼有宿滞。火性急速。故暴注
下迫也。病者闻之叹曰。真名医也。今年家中因财政困难。故将楼下房屋。赁租与人。自居
楼上。讵知亢热非常。自知受暑云云。遂用黄芩汤加连翘、苡仁、六一散、佩兰、枳壳。一
剂热退利减。二剂全愈。
壬子四月。张兆魁君患温病。头痛发热胸闷。舌苔淡黄腻。与小
茈胡合小陷胸汤。去人参。加浓朴。服后热退闷松。至夜间觉烦懑不适。鼻衄如注。次日清
晨。速予往诊。血仍未止。诊其脉缓滑不数。扪其身凉如平人。问其苦则但觉心中烧热而已
。遂易方用干生地五钱。阿胶五钱。麦冬、牛膝、贝母各三钱。茅根五钱。黄芩二钱。梨汁
一小钟和服。覆杯而愈。此四月十三日事也。至五月初二日。张君又病。咳嗽呕吐。潮热胸
闷,胁痛。舌苔薄腻。脉滑不数。盖天气骤热。湿秽逼人。而又兼有恼怒郁闷之事。遂酿成
湿温而兼胃病也。初用小陷胸汤加茈胡、橙皮、佛手。接服两剂。不见功效。而呕吐益甚。
遂改用旋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