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亡名氏本草韵略〕艺文略五卷 佚〔药林〕艺文略一卷 佚〔梁氏(嘉庆)本草要诀〕艺文略一卷 佚〔亡名氏采药论〕艺文略一卷 佚〔制药论法〕宋志一卷 佚〔裴氏(宗元)药诠总辨〕宋志三卷 佚〔许氏(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石炮制总论〕一卷 存〔胡氏(仕可)本草歌括〕国史经籍志八卷(医藏目录作二卷)未见自序曰。本草。即儒家之史书是也。儒不读诸史。何以知人才贤否。得失兴亡。医不读本草。何以知名德性味。养生延年。照本草之名书。自神农本经。以至名医别录。唐本蜀本。新定重定。先附今附之数。不下一千七百余条。其论性体之温凉。功用之缓急。自有六十 其于国小。未易涉猎。仆 承敕命。掌教瑞阳。思欲便于国小。择其见于用者自博而为根据。按本文叶韵成类。庶几读者易记。亦可知其大略。用锓诸梓。与同志共之。时元贞改元九月朔旦。宜丰可丹胡仕可序。

  〔何氏(士信)补注本草歌括〕八卷 存〔熊氏(宗立)增补本草歌括〕八卷 存

  卷十三

  本草(五)

  〔张氏(元素)珍珠囊〕一卷 未见李时珍曰。洁古珍珠囊。书凡一卷。金易州明医张元素所着。元素字洁古。举进士不第。去学医。深阐轩岐秘奥。参悟天人幽微。言古方新病不相能。自成家法。辨药性之气味。阴阳浓薄。升降浮沉。补泻六气十二经。

  及随证用药之法。立为主治秘诀。心法要旨。谓之珍珠囊。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后人翻为韵语。以便记诵。谓之东垣珍珠囊谬矣。惜乎止论百品。未及遍评。

  〔洁古本草〕国史经籍志二卷 未见〔李氏(杲)用药法象〕(砚坚试效方序。作药象论。)一卷 未见元史本传曰。李杲字明之。镇人也。世以货雄乡里。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学。不数年尽传其业。家即富浓,无事于技。操有余以自重。人不敢以医名之。大夫士或病。其资性高謇。

  少所降屈。非危急之病。不敢谒也。其学于伤寒痈疽眼目病为尤长。北京人王善甫为京兆酒官。病小便不利。目睛凸出。腹胀如鼓。膝以上坚硬欲裂。饮食且不下。甘淡渗泄之药皆不效。杲谓众医曰。病深矣。内经有之。膀胱者。津液之府。必气化乃出焉。今用淡渗之剂。而病益甚者。是气不化也。启玄子云。无阳者阴无以生。无阴者阳无以化。甘淡渗泄皆阳药。独阳无阴。其欲化得乎。明日以群阴之剂投。不再服而愈。西台掾萧君瑞二月中病伤寒发热。医以白虎汤投之。病者面黑如墨。本证不复见。脉沉细。小便不禁。杲初不知用何药。及诊之曰。此立夏前。误用白虎汤之过。白虎汤大寒。非行经之药。止能寒腑脏。不善用之。则伤寒本病。隐曲于经络之间。或更以大热之药拯之。

  以苦阴邪。则他证必起。非所以拯白虎也。有温药之升阳行经者。吾用之。有难者曰。白虎大寒。非大热何以救。

  君之治奈何。杲曰。病隐于经络间。阳不升则经不行。经行而本证见矣。本证又何难焉。果如其言而愈。魏邦彦之妻。目翳暴生。从下而上。其色绿。肿痛不可忍。杲云。翳从下而上。病从阳明来也。绿非五色之正。殆肺与肾合而为病邪。乃泻肺肾之邪。而以入阳明之药为之使。既效矣。而他日病复作者三。其所从来之经。与肾色各异。乃曰。诸脉皆属于目。脉病则目从之。此必经络不调。经不调。则目病未已也。问之果然。因如所论而治之。

  疾遂不作。冯叔献之侄栎年五六。病伤寒目赤而烦渴。脉七八至。医欲以承气汤下之。已煮药而杲适从外来。

  冯告之故。杲切脉大骇曰。几杀此儿。内经有言。在脉诸数为热。诸迟为寒。今脉八九至。是热极也。而至真要大论云。病有脉从而病反者。何也。脉之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此传而为阴证矣。令持姜附来。吾当以热因寒用法处之。药未就。而病者爪甲变。顿服者八两。汗寻出而愈。陕帅郭巨济病偏枯。二指着足底不能伸。杲以长针刺HT 中。深至骨而不知痛。出血一二升。其色如墨。又且缪刺之。如此者六七。服药三月。病良已。裴择之妻病寒热。月事不至者数年。已喘嗽矣。医者率以蛤蚧桂附之药投之。杲曰。不然。夫病阴为阳所搏。温剂大过。故无益而反害。投以寒血之药。则经行矣。已而果然。杲之设施多类此。当时之人。皆以神医目之。所着书。今多传于世云。

  李时珍曰。用药法象。书凡一卷。元真定明医李杲所着。杲字明之。号东垣。通春秋书易。忠信有守。富而好施。援例为济源盐税官。受业于洁古老人。尽得其学。益加阐发。人称神医。祖洁古珍珠囊。增以用药凡例诸经向导。纲要活法。着为此书。

  〔药谱〕一卷 未见按上见于也是园书目。

  〔珍珠囊药性赋〕一卷 存四库全书提要曰。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四卷。旧本题金李杲撰。考珍珠囊。为洁古老人张元素着。其书久已散失。世传东垣珍珠囊乃后人所伪托。李时珍本草纲目辨之甚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