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南仲归之内腑。叔恭尝写二图。刻梓以传焉。今宋铜人。及章氏图皆不传。惟此书存其梗概尔。

  按此书。收在于圣惠方第九十九卷。今味其序语。非出于唐以后之人者。原本当自单行。王怀隐等编书。采入其全文者也。熊氏卫生堂所刊。 为七卷。改名铜人针灸经。敏求记并提要所着。则是也。彼未见圣惠方铜人图经等书。故其说特致傅会矣。

  〔明堂灸经〕一卷 存序曰。夫玄黄始判。上下爰分。中和之气为人。万物之间最贵。莫不禀阴阳气度。作天地英灵。头像圆穹。

  足摸浓载。五脏法之五岳。九窍以应九州。四肢体彼四时。六腑配乎六律。瞻视同于日月。呼吸犹若风云。气血以类江河。毛发比之草木。虽继体父母。悉取像于乾坤。贵且若斯。命岂轻也。是以立身之道。济物居先。保寿之宜。治病为要。草木有蠲 之力。针灸有劫病之功。欲涤邪由。信兹益矣。夫明堂者。圣人之遗教。黄帝之正经。叙血脉循环。阴阳俞募。穷流注之玄妙。辨穴道之根元。为脏腑权衡。作经络津要。

  今则采其精华。去彼蘩芜。皆目睹有凭。手经奇效。书病源以知主疗。图人形贵免参差。并集小儿明堂。编类于次。庶令长幼,尽涉安衢。俾使华夷同归寿域者尔。

  按上收在于圣惠方第一百卷。是亦王怀隐等编书时所采入者。其实唐以前书也。隋唐志载明堂书数部。若此二书。不记撰人名氏。是以不可决定其何是。乃着于斯。至大辛亥春月燕山活济堂刊本。分正背侧人图及小儿灸方。为三卷。

  〔西方子明堂灸经〕医藏目录八卷 存钱曾曰。西方子不知何解。昔黄帝问岐伯。以人之经络。穷妙于血脉。参变乎阴阳。尽书其言。藏灵兰之室。

  洎雷公请问。乃坐明堂以授之。后世言明堂者以此。今医家记针灸之穴为偶人。点志其处。名明堂。非也。

  四库全书提要曰。明堂灸经八卷。题曰西方子撰。不知何许人。与铜人针灸经。俱刊于山西平阳府。其书专论灸法。铜人惟有正背左右人形。此则兼及侧伏。较更详密。考唐志。有黄帝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十二卷。兹或其遗法欤。其曰明堂者。钱曾读书敏求记云云。今考旧唐书经籍志。以明堂经脉。别为一类。则曾之说信矣。古法多针灸并言。或惟言针以该灸。灵枢称针经是也。自王焘外台秘要方。始力言误针之害。凡针法针穴。俱删不录。惟立灸法为一门。此书言灸不言针。盖犹焘意也。

  〔直鲁古针灸书〕佚按上见于辽史本传。

  〔吴氏(复 )小儿明堂针灸经〕宋志一卷 佚〔王氏(唯一)铜人 穴针灸图经〕崇文总目三卷 存夏竦序曰。臣闻圣人之有天下也。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王泽不流。则奸生于下。故辨淑慝以制治。真气不荣。则 动于体。故谨医砭以救民。昔我圣祖之问岐伯也。

  以为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天之数十有二。人经络以应之。周天之度。三百六十有五。人气血以应之。上下有纪。左右有象。督任有会。 穴有数。穷妙于血脉。参变乎阴阳。始命尽书其言。藏于金兰之室。洎雷公请问其道。乃坐明堂以授之。后世之言明堂者以此。由是门灸针刺之备备矣。神圣工巧之艺生焉。若越人起死。华佗愈 。

  王纂驱邪。秋夫疗鬼。非有神哉。皆此法也。去圣浸远。其学难精。虽列在经诀。绘之图素。而粉墨易糅。豕亥多讹。□艾而坏肝。投针而失胃。平民受弊而莫赎。庸医承误而不思。非夫圣人。孰救兹患。洪惟我后。勤哀兆庶。

  迪帝轩之遗烈。只文母之慈训。命百工以修政令。敕太医以谨方技。深惟针艾之法。旧列王宦之守。人命所系。

  日用尤急。思革其谬。求济于民。殿中省尚药奉御王唯一素授禁方。尤工厉石。竭心奉诏。精意参神。定偃侧于人形。正分寸于 募。增古今之救验。刊日相之破漏。总会诸说。勒成三篇。上又以古经训诂至精。学人封执多失。传心岂如会目。着辞不若案形。复令创铸铜人为式。内分腑脏。旁注 谷。井荣所会。孔穴所安。窍而达中。刻题于侧。使观者烂然而有第。疑者涣然而冰释。在昔未臻。惟帝时宪。乃命侍臣。为之序引。名曰新铸铜人穴针灸图经。肇颁四方。景式万代。将使多瘠咸诏。巨刺靡差。案说蠲 。若对谈于涪水。披图洞视。如旧饮于上池。保我黎蒸。介乎寿考。昔夏后叙六极以辨疾。帝炎问百药以惠人。固当让德今辰。归功圣域者矣。

  时天圣四年。岁次析木。秋八月丙申谨上。

  赵希弁曰。铜人 穴针灸图经三卷。皇朝王惟德撰。仁宗尝诏惟德考次针灸之法。铸铜人为式。分脏腑十二经。旁注俞穴所会。刻题其名。并为图法。并主疗之术。刻板传于世。夏竦为序。明堂者。谓雷公问道。黄帝授之。故名云。

  王应麟曰。天圣五年十月壬辰。医官院上所铸 穴铜人式二。诏一置医官院。一置大相国寺仁济殿。先是上以针砭之法。传述不同。命尚药奉御王唯一。考明气穴经络之会。铸铜人式。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