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方不能所适。忽有以太无为告者。遂还杭拜之。凡十往返不得通。君乃立其门。终日不动。太无怜其志。为敷畅三家之旨。而一析以经。越数年。悉受其学以归。乡之群医。方泥裴陈之学。闻君言皆大惊。已而又皆大服。

  翕然共尊事之。君年既高。所见益粹精。其自得者。类多前人所未发。乃徇门人张翼等请。着为书若干篇。名之曰格致余论。持以示金华宋濂。濂窃受而读之。见其立言深察证详。未尝不叹君用志之勤也。盖当大观之方盛行。

  世之人乌知有所谓内经之学。君独能崎岖数十百里。必欲求师而受其说。虽险阻艰难。更婴迭挫。曾不为之少动。

  所以卒能成其学。向使君之志稍变焉。乌有今日哉。传曰。用志不分。其道乃成。殆君之谓矣。君之此书。其有功于生民者甚大。宜与三家所着。并传于世。故濂得备书传学用功之所自于篇端。其见君之自序者。因不暇及也。君名震亨。字彦修。

  许文懿公之高第弟子。公讲学人华山。时君即从之游。而闻道最先。刚明正直。不可干私。其安贫守道。虽古君子弗过也。而医又特其一事云。至正七年冬十有一月日南至。金华宋濂书于浦阳东明山中。

  刘桂曰。丹溪。医之圣者也。其为格致余论一书。超迈今古。奚容轻议。然沉潜反复。窃有可疑者焉。论中左大顺男右大顺女之说。丹溪独指气血之阴阳。反遗脉位之阴阳。乃以医人之左右手立论。有戾经旨者。可疑者一也。醇酒宜冷冻饮料之论。吾见世人饮热酒者亦无恙。饮冷酒者。虽盛暑亦致病焉。可疑者二也。至如倒仓一法。

  丹溪自云得之西域异人。近世余目击士大夫数人。信行此法。死者相继。可疑者三也。噫。西域之人。殊方异城。

  风气不同。禀赋亦异。此法岂可行于东南柔弱之人乎。门人误录于劳瘵吐血门中。为祸甚大。且劳瘵咳血。真阴亏损。脏腑脾胃虚弱。津液枯竭。不宜吐泻。昔徐文伯治范云之疾。有取汗之戒。尚促天年。况吐下之法。施于劳损之人可乎。或以是罪余轻议前人。余应之曰。孙真人千金方。有房中补益法。丹溪辩之曰。苟无圣贤之心。

  神仙之骨。未易为也。又曰。若以房中为补。杀人多矣。丹溪能为孙公之忠臣。余顾不能为丹溪之忠臣乎。语曰。

  不以人废言。使丹溪复生。其殆不废余言矣。(续医说)

  四库全书提要曰。格致余论一卷。元朱震亨撰。震亨字彦修。金华人。受业于罗知悌。得刘守真之传。其说谓阳易动阴易亏。独重滋阴降火。创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

  张介宾等。攻之不遗余力。然震亨意主补益。故谆谆以饮食色欲为箴。所立补阴诸丸。亦多奇效。孙一奎医旨绪余云。丹溪生当承平。见人多酗酒纵欲。精竭火炽。复用刚剂。以至于毙,因为此救时之说。后人不察。遂以寒凉杀人。此不善学丹溪者也。其说可谓平允矣。是编前有序云。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故特以是名书。

  盖震亨本儒者。受业于许谦之门。学医特其余事。乃性之所近。竟不以儒名。而以医名。然究较方伎者流。为能明其理。故其言如是。戴良九灵山房集。有丹溪翁传。叙其始末甚详云。

  〔丹溪医案〕国史经籍志一卷 存〔丹溪医论〕二卷 未见〔朱氏传方〕一卷 未见按上见千 竹堂书目。

  〔丹溪随身略用经验良方〕二卷 未见〔丹溪集〕二卷 未见按上见于述古堂书目。

  〔丹溪脉因证治〕二卷 存喻昌曰。朱丹溪脉因证治一书。先论脉。次因。次证。后乃论证。其书即不行。而心法一书。群方错杂。则共宗之。(寓意草)

  〔丹溪手镜〕三卷(述古堂书目作二卷)存陈干阳序略曰。丹溪先生之书。为世所诵习。如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等集。以列于张刘诸大家。毋或敢置喙矣。独手镜一帙。为先生所秘惜。左右行游。常挟与俱。不轻以示人。迄今垂三百年。

  海内之急。欲一见之。不啻如长桑阳庆所称禁方。而不可得。以为殆非人间有也。不佞尝为言明府吴公。乃 得之于其后裔。神物之出。岂有其候耶。先生之后。兴废者数矣。然皆徒秘其书。相戒毋泄。而不能有所表章。故亦时有鱼豕之憾。公于是为一一考正。而命剖剞以广之。不佞阳获卒业焉。其文简质。而旨奥衍。其洞人之脏腑阴阳。而为之剂。往往于单辞短语。辄能奇中。然大要渊源于黄帝语。

  非素问弗道也。

  钱曾曰。丹溪手镜二卷。此为清常手校本。序称丹溪着医书数帙。皆行于世。此乃耄年所作。故传之独秘独迟。未知清常从何本是正。其校书可谓专勤矣。

  〔金匮钩玄〕国史经籍志一卷 佚李濂曰。戴原礼订正丹溪先生金匮钩玄三卷。间以己意着其后。

  四库全书提要曰。金匮钩元三卷。元朱震亨撰。明戴原礼校补。中称戴云者。原礼说也。末附论六篇。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