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毒者。固农皇之罪人。盖日中则昃。不私于人者。

  使之然也。明兴扫清寰宇。气运聿回。方今海内元老,频 上寿。恩询非一。昭于国典。宁令大和元气。有拥阏不流。于是焦太史荐出禁方。佐梦圃郑先生济穷乡下邑之无从就疗者。板行。意且未惬。欲辑本草单方。广设津梁。属余偕郑克明氏校阅。求与古合。若从旧刻及续编,其诸病候。弁以金元时语。譬之太玄系易繇辞。其不可也必矣。昔人欲刊正周易。及诸药方。先诣祖讷共论。祖云。辨释经典。纵有异同。不足以伤风教。至于汤药。

  小之不达。便致寿夭所由。后人受弊不少。何敢轻以裁断。余鉴此言。特搜古论。易去方药。悉遵本经。庶几圣哲灵踪。循辙可讯。其诸异宜。条载凡例云。新都后学方如川撰。

  郑泽序曰。自高氏之脉诀行。而王叔和之脉经不讲。识者谓乱人脉者诀也。夫周身经络。合周天缠度。天行万古无舛。则人精息息相通。以手拊手者。尚曰或乱之也。而况金石草木,飞潜蠕动。五方之风土。既三品之贵贱复殊。案而考焉。仅一本草。犹将弁髦弃之。则源之不穷。流于何有。夫本草者。大神圣垂世之经。诸贤哲冀圣之业。且然也。

  又安望所载之单方。人竞读哉。吾里方君士弱以儒贯医。博综之余。穷心本草。举震泽单方旧本。敷理阐精。刊讹正绪。而着就一编。为若干卷。余得手读之。较余曩者所集经验方。庖脔迥别矣,因为士弱斯编也。天生地养。

  成性不变。经之谓也,圣作明述。执理不易。方之谓也。是有体之学也,体既备矣。用斯赅矣。藉令察病者影响。

  按方者仿佛。下圭投剂。和害参半。则此方不几穷乎。顾非穷于方。穷于用耳。余顾用是者。宁以方合病。毋以病合方。蓝中出青。习门□功,是又为有用之学,士弱以为何如。士弱曰。善。请梓行之。俾同志知所用焉。则且与脉经相表里矣。万历庚戌端阳日。墨宝斋居士郑泽题。

  〔王氏(纶)明医杂着〕一卷 存自序曰。予修本草集要。既板行矣,或问于予曰。子之本草。人皆爱之。然尚复有他书可行者乎。予答之曰。

  有而未成也。予尝欲着随证治例。使穷乡下邑。无名医者。可按方治病。闭户一月。纂成五篇。后觉渐难下手而止。又见诸发热证多端。而世医混治误人。遂欲分别诸证。萃为一书。尝着论一篇。以见大意。又尝欲续丹溪语录余论等书。着得医论二十条。及补阴枳术等丸方论。皆未及成书。今方奔走仕途。何暇及焉。俟他日退休林下。

  庶可续成诸书。以行世也。因出示之。或者曰。此虽未成书。然皆切要之论。人所急欲用者。吾闻仁者急于救人。

  若早得一条一论,以开迷误。济困苦。以甚美矣。何况连篇累牍有如此。而不早出示人。乃曰。必俟他日成书焉。

  无乃珍秘吝惜。恐非仁人之用心耶。予笑曰。岂有是哉。子乃以是责我。请遂出之。遂名曰明医杂着。锓梓以传。尚俟他日续成全书。以毕予志。

  弘治十五年。岁次壬戌。夏五月既望。赐进士出身亚中大夫广东布政司左参政慈溪王纶汝言书。

  刘桂曰。凡人血病则当用血病。若气虚血弱。又当从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也。东垣曰。血脱益气。古圣人之良法,补胃气以助生发之气。故曰。阳生阴长。用诸甘剂。为之先务。举世皆以为补气。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阳生阴长之理也。故先理胃气。人之身内。以谷气为实。近时医者,多执王汝言明医杂着云。阴虚误服甘温之剂。则病日增。服之过多则死。由是一切脾胃饮食劳倦之证。认为阴虚。惟用四物汤。加苦寒之药。

  吾恐地黄当归,多能恋膈。反伤胃气。所谓精气血气。何由而生。血未见生。而谷气先有所损矣。昔一士人。形肥而色白。因见明医杂着所载补阴丸。服之数年。形瘦短气。蜀医韩天爵用辛热剂。决去其滞余。而燥其重阴。

  和平无恙。此则未达方书。而轻卒自误。可不戒哉。

  〔薛氏(己)明医杂着注〕六卷 存〔王氏(纶)医论问答〕一卷 存〔沈氏(时誉)医衡〕未见苏州府志曰。沈时誉字时正。华亭人。工医。徙吴居桃花坞唐寅别业。切脉若神。投剂辄起。晚年筑室山中。

  着医衡。病议。治验诸书。

  〔病议〕未见〔治验〕未见〔亡名氏保生余录〕无卷数 存按是书。分大人科。眼科。口齿咽喉科。外科。妇人科。小方脉科六门。不析卷数。嘉靖甲申南汀赖恩序。

  称古有保生余录一部。鄞乡致张君廷韶。先君子介庵先生居齐东时。刻梓印行。以惠人人云。则当时既不详成于谁手。

  〔传氏(滋)医学集成〕明志十二卷 存徐春甫曰。传滋。字时泽。号HT 川。浙之义乌人。敏颖博学。下问谦恭。医术甚精。且不自足。活人不伐。

  着医学集成。

  〔医学权舆〕四卷 存按胡文焕百家名书所刻。书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