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若论五脏补泻之妙。却无瑕可指。及杂方有功于世。不为不多。直诀一书。信不诬矣。(活幼心书)

  〔钱氏小儿方〕艺文略八卷 未见赵希弁曰。钱氏小儿方八卷。上皇朝钱乙仲阳撰。神宗时擢太医丞。于书无所不窥。它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最工疗婴孺病。年八十二而终。阎季忠方附于后。

  按是书。与宋志所载。未知果为一书否。书录解题作三卷者。似有不同。亦以未可决定。并着于录。

  〔熊氏(宗立)类证注释钱氏小儿方诀〕十卷 存自序曰。宋钱氏仲阳着小儿直诀。太医陈文中作痘疹方论。世称活幼之筌蹄。全婴之轨范。当时门人传写本。

  未免有造次错文之患。后之读是书者。往往莫无疑难。予不揣凡陋。已知僭妄。窃以二书。疏其源流。类其证治。

  要之支分节解。脉络贯通。间附注以发明之。使我同志初学之士。展卷观读。则前之疑难者。今尽涣然冰释。而一归至当矣。抑亦人人保赤子之心。油然而兴。不至委命于庸夫之手乎。

  为之医者。为能以二书浃洽于胸臆之中。临治之际。□功取效。如鼓应 。必无馈药有不敢尝之讥焉。庶乎太上好生幼幼之仁。而不负国家惠民之初。岂其视钻核独善之人。吾不忍为之。遂锓诸梓。以广其传云。

  〔薛氏(己)校注钱氏小儿直诀〕三卷 存自序曰。宋神宗时。有太医丞钱仲阳氏。贯阴阳于一理。合色脉于万全。伟论雄才。迥迈前列。可谓杰起而振出者。门人阎孝忠记其典要。缉成直诀若干卷。而幼稚之色脉证治。无遗漏矣。先君尝语余曰。幼幼之药。宜善调之。古谓小儿为芽儿。如草之萌。如水之沤。故其命方。曰保婴。曰全幼者。盖不欲以峻攻耳。钱氏之法。

  可以日用。钱氏之方。可以特省也。愚服膺先人之言。仅有年矣,遇施之治。有一得验者。辄自识之。用补注于钱文之下。同幼其幼。不敢以紫乱朱。以熏并兰也。非特以钱氏峻攻。为不可用也。视古既远。元气亦殊。不欲直施之于今耳。敬以一得之愚。附续貂尾。更觊明哲者正诸。

  〔亡名氏童子要诀〕艺文略三卷 佚〔潘氏(阙名)小儿方〕艺文略一卷 佚〔陈氏(宗望)小儿方〕艺文略一卷 佚〔陈氏(琥)小儿方〕艺文略一卷 佚〔王氏(阙名)小儿方〕艺文略一卷 佚〔柄真子婴孩宝鉴方〕(读书后志作婴童宝镜)宋志十卷 佚赵希弁曰。上题云栖真子。不着姓名。录世行应验方。成此书。

  刘 曰。大湖钓叟栖真子撰。

  〔汉东王先生小儿形证方〕宋志三卷 未见刘 曰。汉东王先生。本方不载名字。

  曾世荣曰。小儿方书。世传有三。王氏东汉。作方论二十篇。今家宝是其或大同少异。往往好事作德君子。

  刊施济众。就平增损者有之。大抵其言有序。自微至着。其旨有归。自隐至显。话括周遍。事无繁述。参以数十名家。比较优劣。始知先生用药淳和。方排继续。考之而取其功。究之而救其疾。斟酌升降。以和为用。其意在调理。尽善之最也。虽然。后学之士。治家之子。检阅投饵。或有不当。毋至差忒致害。其书故得家宝之称。夫良士用心。妙理活人。医之与药,犹若权衡。权衡者。法之一端也。参究均平。考较定论。循方以应脉。有条而不紊。王氏之书。乃幼幼方脉之规模。习小圆散。岂可循此。如大人疾患。有叔和脉诀。考五行有珞 子。命书学六爻。有火珠卦文。知贵贱。有人伦风鉴相法。如斯等术。皆名家所集。详辨以为上首。冠诸妙义。得毋枉冤。

  虽然。各有广要。篇章终不远越而在总归。非曰训童发蒙之谓。垂老足钦。至妙之道也已。(活幼口议)

  钱曾曰。王氏小儿形证方二卷。医之科有十三。惟小儿为哑科。察色观形。最为难治。汉东王氏秘其方为家宝。良有以也。此书刻于元贞新元。序之者为古梅野逸。不知何人。后附录秘传小儿方三十二。及秣陵牛黄镇惊锭子方。皆庸医所不知者。宜珍视之。

  〔亡名氏小儿灵秘方〕读书后志十三卷 佚赵希弁曰。上不题撰人。辨小儿疾证。及治疗之方。多为歌括。

  〔小儿玉诀〕读书后志一卷 佚赵希弁曰。上未详撰人名氏。为韵语以记小儿疾证治法。凡二十三。

  按幼幼新书。载玉诀一书曰。玉诀太元真人撰。三十六种。四十八候。皆托以神仙所传。不知其果为何人。

  得之长沙诸医云。读书志所着。似与其书不同。今附记以俟考。

  〔婴孺方〕十一卷 佚刘 曰。婴孺方,此方得之湖南抚干向澹伯海云。相传出于秘阁。凡十一卷。近崇文总目求遗书。有两婴孺方。卷目皆同,亦不载所作之人。

  〔宝童方〕佚按上见于幼幼新书。

  〔张氏(涣)小儿医方妙选〕宋志三卷 佚刘 曰。张涣编。总方四百二十道。长沙小儿医丘松年又得遗方数十首。分载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