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之偏好。努力及坠堕之伤。治
分脏腑经络之异。要知外因而起者。必有感候为先。里因而起者。必有内症可据。此三因
根蒂用药。切勿混乱。大凡理肺卫者。用甘凉肃降。如沙参麦冬桑叶花粉玉竹川斛等类。
治心营者。以轻清滋养。如生地玄参丹参连翘竹叶骨皮等类。以此两法为宗。随其时令
而加减。若风淫津涸。加以甘寒。如芦根蔗汁薄荷羚羊之品。若温淫火壮。参入苦寒。如山
栀黄芩杏仁石膏之品。若暑逼气分。佐滑石鲜荷之开解。在营与银花犀角之清芳。秋令
选纯甘以清燥。冬时益清补以助藏。凡此为外因之大略。所云阴邪为患者。难以并言也。
旧有麻黄人参芍药汤。先生有桂枝加减法。至于内因伤损。其法更繁。若嗔怒而动及肝
阳。血随气逆者。用缪氏气为血帅法。如苏子郁金桑叶丹皮降香川贝之类也。若郁勃日
久而伤及肝阴。木火内燃阳络者。用柔肝育阴法。如阿胶鸡黄生地麦冬白芍甘草之类
也。若劳烦不息。而偏损心脾。气不摄血者。用甘温培固法。如保元汤归脾汤之类也。若纵
欲而竭其肾真。或阳亢阴胜。或阴伤阳越者。有从阴从阳法。如青铅六味。肉桂七味。并加
童便之类也。若精竭海空。气泛血涌者。先生用急固真元。大补精血法。如人参枸杞五味
熟地河车紫石英之类也。凡此为内因之大略。至于不内不外因。亦非一种。如案中所谓
烟辛泄肺。酒热戕胃之类。皆能助火动血。有治上治中之法。如苇茎汤。甘露饮。茅根藕汁
等剂。在人认定而用之可也。坠堕之伤。由血瘀而泛。大抵先宜导下。后宜通补。若努力为
患。属劳伤之根。阳动则络松血溢。法与虚损有间。滋阴补气。最忌凝涩。如当归建中汤。旋
复花汤。虎潜丸。金刚四斤丸。取其有循经入络之能也。凡此为不内外因之大略。但血之
主司者。如心肝脾三脏。血之所生化者。莫如阳明胃腑。可见胃为血症之要道。若胃有不
和。当先治胃也。仁斋直指云。一切血症。经久不愈。每每以胃药收功。想大黄黄连泻心汤。
犀角地黄汤。理中汤。异功散。虽补泻寒温不同。确不离此旨。所以先生发明治胃方法独
多。有薄味调养胃阴者。如金匮麦冬汤。及沙参扁豆茯神石斛之类。有甘温创建中阳者。
如人参建中汤。及四君子加减之类。有滋阴而不碍胃。甘守津还者。如复脉汤加减之类。
其余如补土生金法。镇肝益胃法。补脾疏胃法。宁神理胃法。肾胃相关法。无分症之前后。
一遇胃不加餐。不饥难运诸候。每从此义见长。源源生化不息。何患乎病之不易医也。(邵新甫)
徐评 此老治血症。其议论大端不信于古。而用药全然不知。此等医案。贻误后人。不可纪极。
无容不辩。其大犯在用麦冬五味玉竹沙参。夫麦冬乃补肺之重剂。肺气虚极。气不能续。则
用之以补肺气。然仲景往往与半夏同用。如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是也。盖防其窒腻耳。若吐血
咳嗽。乃肺家痰火盘踞之病。岂宜峻补。从此无愈日矣。至五味之酸。一味收敛。仲景用之以治
上气咳逆肺脉不合之症。然必与干姜同用。以辛散寒邪。从无独用者。今吐血之嗽。火邪入肺。
痰凝血涌。惟恐其不散不降。乃反欲其痰火收住肺中。不放一毫出路。是何法也。其沙参玉竹
之补肺。大略相近。呜呼。此又不明后世永无吐血不死之人矣。举世尽然。今为尤甚。伤哉。 古
时虚劳与吐血。确是二病。虚劳是虚寒症。以温补为主。吐血之症不一。大概属阴虚火旺者为
多。此老颇得言之凿凿。但有时仍以建中汤为治。则又误以仲景虚劳治法。混入吐血门中。终
是胸无定见也。五十年吐血者极少。诸前辈无不以服补肺药为戒。所以死者绝少。目今吐血
者十人而五。不服药者无不生。服麦冬五味者无不死。此虽时令使然。而药误亦不少也。可不
畏哉。 医案亦多重复可删。大半十同八九。令阅者厌烦。编书无识可笑。



<目录>卷二

<篇名>失音

属性:吴(三六)外冷内热。久逼失音。用两解法。(寒热客邪迫肺)麻杏甘膏汤
宋(三十)先失音。继喉痹。是气分窒塞。微寒而热。水饮呛出。咯痰随出随阻。此仍在上痹。舌黄口渴。
议与苦辛寒方。
射干 麻黄 杏仁 生甘草 石膏 苡仁
陆(二二)秋凉燥气咳嗽。初病皮毛凛凛。冬月失音。至夏未愈。而纳食颇安。想屡经暴冷暴暖之伤。
未必是二气之馁。仿金实无声议治。
麻黄 杏仁 生甘草 石膏 射干 苡仁
又 芦根汁 杏仁汁 莱菔汁 鲜竹沥 熬膏。
范(三一)气燥。喉痹失音。少阳木火犯上。(胆火烁喉)
生鸡子白 冬桑叶 丹皮 麦冬 生白扁豆壳
某 喉干失音。一月未复。津液不上供。肺失清肃。右寸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