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散主之。可下者。大柴胡汤下之。表
里双除。临证时当审用之。
\x大柴胡汤\x(方俱见前)
\r二十一舌\ps48a43.bmp\r
舌见黄色者。必初白苔而变黄色也。皆表而传里。热已入胃。宜急下之。若下迟必变黑
色。为恶症为亢害。鬼邪气深也。宜调胃承气汤。
\x调胃承气汤\x(方见前)
\r二十二舌\ps48a44.bmp\r
舌左白苔而自汗者。不可下。宜白虎汤。加人参三钱服之。
\x白虎汤\x(方见前)
\r二十三舌\ps48a45.bmp\r
舌右白苔滑者。病在肌肉。为邪在半表半里。必往来寒热宜小柴胡汤和解之。
\x小柴胡汤\x(方见前)
\r二十四舌\ps48a46.bmp\r
舌左见白苔滑。此脏结之症。邪并入脏难治。
\r二十五舌\ps48a47.bmp\r
舌见四围白而中黄者。必作烦渴呕吐之症。兼有表者。五苓散。益元散兼服须待黄尽方
\x益元散\x(方见前)
\x五苓散\x(方见后)
\r二十六舌\ps48a48.bmp\r
舌见黄色。而有小黑点者。邪遍六腑。将入五脏。急服调胃承气汤下之。次进和解散
\x调胃承气汤\x(方见前)
\x和解散\x
本 桔梗 甘草(炙各五钱) 苍术(三钱) 陈皮 浓朴(姜制各一钱)
上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渣不拘时服解毒汤。
黄连(一两) 黄柏(五钱) 黄芩(五钱) 山栀(六钱)
上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热服。
\x五苓散\x(加茵陈即茵陈五苓散)
泽泻(二钱五分) 茯苓 猪苓 白术(各一两) 肉桂(五钱)
上每服六钱。水二钟。煎至一钟。温服。
\x凉隔散\x
生甘草(二钱) 连翘(四钱) 山栀仁(八钱) 大黄(二钱) 黄芩 薄荷 朴硝(各一钱
上作一剂。水二钟。加淡竹叶二十片。煎一钟。不拘时服。以利为度。
\x栀子豆豉汤\x
栀子(二钱) 淡豆豉(五钱)
上水二钟。煎七分。去渣服。
\x双解散\x(加解毒汤)
防风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大黄 麻黄 连翘 芒硝(各五钱) 石膏 黄芩 桔梗(
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荆芥 白术 山栀(各五钱)
上每服一两。水一钟半。姜三片。煎八分。去渣服。
\x茵陈汤\x
茵陈(五钱) 大黄(三钱) 山栀仁(二钱)
上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去渣服。
\x抵当汤\x
大黄(三钱) 水蛭(糯米炒七枚) 虻虫(炒去翅。足七枚)
上作一服。水一钟半煎一钟。去渣服。
\x十枣汤\x
莞花(醋浸炒) 大戟 甘遂(煨各等分)
上每服二钱。弱人减半。水二钟。枣十枚。煎八分去渣服。
\r二十七舌\ps48a49.bmp\r
舌见黄而尖白者。表少里多。宜天水散一服。凉隔散二服合进之脉弦者。宜防风通圣散
\x防风通圣散\x(方见前)
\r二十八舌\ps48a50.bmp\r
舌见黄。而色有膈瓣者。热已入胃。邪毒深矣。心火烦渴。急宜大承气汤下。若身发黄
者用茵陈汤下。血用抵当汤。水在胁内十枣汤。结胸甚者入陷胸汤。
\x大承气汤 茵陈汤 抵当汤 十枣汤 大陷胸汤\x(五方俱见前)
\r二十九舌\ps48a51.bmp\r
舌见四边微红。中央灰黑色者此由失下而致用大承气汤下之。热退可愈。必下三四次方
退。五次下之而不退者。不治。
\x大承气汤\x(方见前)
\r三十舌\ps48a52.bmp\r
舌见黄。而黑点乱生者。其症必渴谵语。脉实者生。脉涩者死循衣摸床者不治。若下之
见黑粪亦不治宜大承气汤。
\x大承气汤\x(方见前)
\r三十一舌\ps48a53.bmp\r
舌见黄中黑至尖者。热气已深。两感见之十人九死。恶寒甚者亦死。不恶寒而下利者可
治。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x调胃承气汤\x(方见前)
\r三十二舌\ps48a54.bmp\r
舌见外淡红心淡黑者如恶风表未尽。用双解散。加解毒汤。相半微汗之。汗罢急下。如
结胸烦躁目直视者不治。
\x双解散加解毒汤\x(方见前)
\r三十三舌\ps48a55.bmp\r
舌见灰色。尖黄而不恶寒者。脉浮可下之。若恶风恶寒者。用双解散加解毒汤主之三四
下之见粪黑不治。
\x双解散加解毒汤\x(方见前)
\r三十四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