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风。麻黄治无汗。恶寒。青龙
治无汗。而烦。三者皆欲微汗解。若汗多。亡阳。为虚。则烦躁不眠也。



<目录>

<篇名>阳明可下证(六)

属性:一武弁李姓。在宣化作警。伤寒五六日矣。镇无医。抵郡召予。予诊视之曰。脉洪大而长。
大便不通。身热无汗。此阳明证也。须下。病家曰。病者年逾七十。恐不可下。予曰。热邪毒瓦斯并蓄于阳明。况阳
明经络多血少气。不问老壮。当下。不尔别请医占。主病者曰。审可下。一听所治。予以大承气
汤。半日。殊未知。诊其病。察其证宛然在。予曰。药曾尽否。主者曰。恐气弱不禁。但服其半
耳。予曰。再作一服。亲视饮之。不半时间。索溺器。先下燥粪十数枚。次溏泄一行。秽不可近。
未离已中汗矣。 然周身。一时顷。汗止身凉。诸苦遂除。次日予自镇归。病患索补剂。予曰。
服大承气汤得瘥。不宜服补剂。补则热仍复。自此但食粥。旬日可也。故予治此疾。终身止大承
气。一服而愈。未有若此之捷。
论曰。老壮者形气也。寒热者病邪也。脏有热毒。虽衰年亦可下。脏有寒邪。虽壮年亦可温。
要之与病相当耳。失此。是致速毙也。谨之。



<目录>

<篇名>阳明蜜兑证(七)

属性:庚戌仲春。艾道先染伤寒。近旬日。热而自汗。大便不通。小便如常。神昏多睡。诊其脉。
长大而虚。予曰。阳明证也。乃兄景先曰。舍弟全似李大夫证。又属阳明。莫可行承气否。予曰。
虽为阳明。此证不可下。仲景。阳明。自汗。小便利者。为津液内竭。虽坚不可攻。宜蜜兑导之。
作三剂。三易之。先下燥粪。次泄溏。已而汗解。
论曰。二阳明证虽相似。然自汗小便利者。不可荡涤五脏。为无津液也。然则伤寒大证相似。
脉与证稍异。通变为要。仔细斟酌。正如以格局看命。虽年月日时皆同。贵贱穷通不相侔者。于
一时之顷。又有浅深也。



<目录>

<篇名>肾虚阳脱证(八)

属性:朱保义抚辰。庚戌春。权监务。予一日就务谒之。见拥炉忍痛。若不禁状。予问所苦。小肠
气痛。求予诊之。予曰。六脉虚浮而紧。非但小肠气。恐别生他疾。越数日再往。卧病已五日矣。
入其室。见一市医孙尚者供药。予诊之曰。此阴毒证。肾虚阳脱。脉无根蒂。独见于皮肤。黄帝
所谓悬绝。仲景所谓瞥如羹上肥也。早晚喘急。未几而息已高矣。孙生尚与术附汤。灸脐下。予曰。
虽卢扁之妙无及矣。是夕死。故论伤寒以真气为主。
论曰。伤寒不拘阴证阳证。阴毒阳毒。要之真气强壮者易治。真气不守。受邪才重。便有必
死之道。何也。阳证宜下。真气弱。则下之便脱。阴证宜温。真阴弱。温之则客热便生。故医者
难于用药。非病不可治也。主本无力也。经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
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阴胜则身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
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止。男子二八精气溢。八八止。妇人月事。以时下。故七欲损也。男子精。
欲满不欲竭。故八欲益也。如此则男妇身常无病。无病精气常固。虽有寒邪。易于调治。故曰二
者可调。是知伤寒真气壮者易治也。



<目录>

<篇名>脐中出血证(九)

属性:一妇人得伤寒数日。咽干。烦渴。脉弦细。医者汗之。其始衄血。继而脐中出血。医者惊骇
而遁。予曰少阴强汗之所致也。盖少阴不当发汗。仲景云少阴强发汗。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而
出。或从口鼻。或从耳目。是为下厥上竭。此为难治。仲景云无治法。无药方。予投以姜附汤。
数服。血止。后得微汗愈。
论曰。本少阴证。而误汗之。故血妄行。自脐中出。若服以止血药。可见其标。而不见其本。
予以治少阴之本。而用姜附汤。故血止而病除。



<目录>

<篇名>阴中伏阳证(十)

属性:乡人李信道。权狱官。得病。六脉俱沉不见。深按至骨。则弦细有力。头疼。身温。烦躁。
手指末皆冷。中满。恶心。更两医矣。而医者不晓。但供调药。予往视之曰。此阴中伏阳也。仲
景方无此证。而世人患者多。若用热药以助之。则阴邪隔绝。不能引导其阳。反生客热。用寒药。
则所伏真火。愈见销铄。须是用破阴丹。行气导水。夺真火之药。使火升水降。然后得汗而解。
予令以冷盐汤。下破阴丹三百丸。作一服。不半时烦躁狂热。手足渐温。谵语躁扰。其家甚惊。
予曰汗证也。须臾稍宁。略睡。 然汗出。自 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