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频数。乃诊六脉。下及趺阳脉浮且涩。予曰。脾约证也。此属太阳阳明。
仲景云太阳阳明者脾约也。仲景又曰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
则。其脾为约者。大承气大柴胡恐不当。仲景法中麻仁丸不可易也。主病亲戚尚尔纷纷。予曰。
若不相信。恐别生他证。请辞。无庸召我。坐有一人。乃弟也。逡巡曰。诸君不须纷争。既有仲
景证法。相当。不同。此说何据。某虽愚昧。请终其说。诸医若何。各请叙述。众医默默。纷争
始定。予以麻仁丸百粒。分三服。食顷间尽。是夕大便通。中汗而解。
论曰。浮者风也。涩者津液少也。小便频数。津液枯竭。又烁之以风。是以大便坚 。乃以
大黄朴硝汤剂荡涤肠胃。虽未死。恐别生他证。尝读千金方论香港脚云。世间人病有亲戚故旧远近
问病。其人曾不经一事。未读一方。骋骋诈作明能。诡论。或言是虚。或言是实。或以为风。或
以为虫。或道是水。或道是痰。纷纷谬说。种种不同。破坏病患心意。莫知孰是。迁延未定。时
不待人。忽然致祸。各自走散。凡为医者要识病浅深。探赜方书。博览古今。是事明辨。不尔。
大误人事。识者宜知以为医戒。



<目录>

<篇名>格阳关阴证(八十三)

属性:张养愚患伤寒八九日以上。吐逆。食不得入。小便疰闷不通。医作胃热而吐。传入膀胱。则
小便不通也。予诊其脉。见寸上二溢。而尺覆关中。伏而不见。乃断之曰。格阳关阴证也。阳溢
于上。不得下行。阴覆于下。不得上达。中有关格之病。是以屡汗而不得汗也。予投以透膈散。三啜而吐止。小便利而
解。
论曰。或问何谓格阳关阴。答曰难经云关以前动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
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阴乘之脉也。又曰阴气太盛。阳气不得
营。故曰关。阳气太盛。阴气不得营。故曰格。阴阳俱盛。不能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
尽期而死矣。素问曰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
上为关格。仲景云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小便不利。格则吐逆。又趺阳脉浮而涩。浮则吐逆。
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由是言之。关脉沉伏而涩。尺寸有覆溢者。关格病也。何
以言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在卦为泰。泰者通也。天气不降。地气不升。在卦为否。否者闭
也。今阳不降。上鱼际为溢。故其病吐逆。名为外格。阴不得上浮入尺为覆。故其病。小便不通。
为内关。此关格之异也。



<目录>

<篇名>太阳阳明合病证(八十四)

属性:有豪子病伤寒。脉浮而长。喘而胸满。身热头疼。腰脊强。鼻干。不得眠。予曰。太阳阳明
合病证。仲景法中有三证。下利者葛根汤。不下利呕逆者加半夏。喘而胸满者麻黄汤也。治以麻
黄汤。得汗而解。
论曰。或问传入之次第。自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何哉。说者谓阳主生。故足太阳水。
传足阳明土。土传足少阳木。为微邪。阴主杀。故太阴土传少阴水。水传足厥阴木。为贼邪。少
阴水传厥阴木。安得为贼也。故予以为不然。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
名曰阴中之阳。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厥阴根起于大敦。名曰阴之绝阴。大抵伤寒始因中之气得之于阴。是以
止传足经者。是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亦自然之次第也。故此篇因黄帝问三阴三阳之离合。岐伯
自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而推之。且以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
少阴为枢。六经不得相失。则其序有授矣。不特此也。以六气在天而考之。厥阴为初之气。少阴
为二之气。太阴为三之气。少阳为四之气。阳明为五之气。太阳为六之气。此顺也。逆而言之。
则太阳而后阳明。阳明而后少阳。少阳而后太阴。太阴而后少阴。少阴而后厥阴。伤寒为病。在
气则逆而非顺。自太阳而终厥阴也。



<目录>

<篇名>懊怫郁证(八十五)

属性:士人陈彦夫病伤寒八九日。身热无汗。喜饮。时时谵语。因下利后。大便不通三日。非烦非
躁。非寒非痛。终夜不得眠。但心没晓会处。或时发一声如叹息之状。医者不晓是何证。但以宁
心宽膈等药。不效。召予诊视。两手关脉长。按之有力。乃曰懊 怫郁证也。此胃中有燥屎。宜
与承气汤。服之。下燥屎二十枚。次复下溏粪。得利而解。
论曰。仲景云阳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