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而口烦躁,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误下太阳,心下痞满,用泻心汤。痞不解,反渴而烦躁,小便不利,此太阳之邪,因下内
陷,下结膀胱,故用五苓散双解表里。按以上五条,皆反复告诫用五苓散,以治汗多热不
解,口渴烦躁之症。良以表热不退,多用发表;口渴烦渴,多用清热。今因汗出表不解,
又见烦渴消水,此太阳表里两兼之症,又当双解表里,非单列表表所能愈者。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烦渴,本白虎汤症。然恶寒无汗而渴,脉浮脉细而渴,脉伏不消水而渴,太阳汗多,表热
不解,表里热结而渴,皆禁白虎汤此,以服桂枝汤。后大汗,后大烦渴,脉洪大,此阳明
表解里热之渴,故用白虎汤。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症者,白虎加人参汤。
上章申明用白虎之症,此章又恐表邪未解,故复告诫。若伤寒脉浮,发热无汗,表症不解,
不可用白虎。即渴欲饮水,亦要看表症全无,方与白虎汤。
伤寒无大热口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上章关防表症不可用白虎,此章又恐口燥渴,心烦,津液有立尽之虞。故曰身无大热,口
燥渴心烦者,里热已极,即有背微恶寒表症,亦用白虎汤。
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
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舌干燥而烦,直至消水数升,当用白虎汤。今以若吐若下
后,故加人参,以救津液。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噪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心中懊 ,舌上
白苔者,栀子豆豉汤。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
者,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此章分三条治法。详注懊 门。以栀子豆豉汤,治懊 舌上白苔;又以白虎人参汤,治渴
欲饮水,清阳明上焦之热;若加小便不利者,又用猪苓汤,清阳明下焦热结。
阳明病,汗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也。
上章立猪苓汤治法。此章防汗多者,津液外泄,渴者内水已亏,不可用猪苓汤。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能饮食,心烦喜呕,或渴,或腹中痛,或
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中风,有柴胡症。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
实;若渴者,加人参、栝蒌根,去半夏。
此条历叙少阳经之各症,而以小柴胡汤主治。惟以烦而呕,则用半夏;若不呕,去半夏、
人参,加栝蒌实;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天花粉。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头项痛,胁下满,手足温而渴,小柴胡汤主之。
此申明上章一见少阳症,便以小柴胡汤主治。太阳篇有一些恶寒头疼,便是太阳施治。今
少阳篇又云有柴胡症,但见一症便是少阳,玩两篇互发见症治症之义。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此申明少阴下利,有寒热两途。今咳而呕渴,心烦不得卧,此少阴热利也。故用猪苓汤,从下去热。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大承气汤。
此申明少阴里热症,口燥咽干而渴,则津液立竭,故用大承气急下。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明凡用急下,必要见下症者,质清而无渣滓相杂,色青而无黄赤相间,热极假阴之候,
然必得心下硬痛,口燥咽干而渴,方是里实下症的据。
\x五苓散\x 见小便不利。
\x干葛汤\x 见似疟。
\x白虎汤\x
知母 石膏 粳米 甘草
阳明表热口渴,用干葛汤。阳明表解里热,则用白虎汤。如小便不利,加滑石、木通、车
前子;虚弱人,加人参。
\x猪苓散\x 见小便不利。
阳明水液不分,口渴下利,以此方分利小便。
\x承气汤\x 见大便结。
热邪传入阳明之里,则发渴消水;传入少阴,则口燥咽干而渴,故渴而大便结。有下症
者,用此汤。
\x小柴胡汤\x 见寒热头眩。
风盛为消,木能盗水,故少阳风发之疟,消渴特甚,小柴胡去半夏,加天花粉,乃不易之常法。
\x导赤各半汤\x
火动于中,则多消渴。然诸火皆起于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凡治心火,莫如利小便。此方
导赤散合泻心汤,专利小便。
\x三黄巨胜汤\x
黄芩 黄连 大黄 石膏
中有积热,身热多汗,二便赤闭,目赤唇焦,谵妄作渴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