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转正。反能实邪。祸不小矣。故并去之而加栝蒌实。以栝蒌
实能降热痰而开胸痹也。
半夏辛温而性燥。寒湿之痰宜之。热痰则不宜也。若渴则津液已竭。并无痰之可伐矣。
本方
虽有黄芩甘草大枣。能养正而祛热。但胃中津液非人参不能鼓舞。故加人参以唤胃气。而得
栝蒌根以生津润燥。人参仍无实邪之患也。
黄芩苦寒。本文用此以清半里之热。若腹中痛。则阳邪转陷太阴。岂能复任黄芩之苦寒
乎。
不宜黄芩。何以反宜芍药。以证虽属太阴。而病因却是从阳邪陷入。故用此以约脾阴也。太
阳病转属太阴。但于桂枝汤中加芍药。若桂枝加芍药汤是也。少阳病兼见太阴。即于柴胡汤
中加芍药。即本方之加芍药是也。后人执药治病。遂谓芍药能止腹痛。试思太阴寒湿之证。
芍药宜之乎。热发大实痛之证。芍药宜之乎。殊不知阳邪陷里。本方中自有柴胡人参生姜半
夏。已足以升举阳气。而理脾胃之困。但加芍药以约阴。则邪返于阳而阴亦安。不除痛而痛
自止。仍不离和解之法也。
本方之用大枣。虑木邪贼土。用以安中也。若胁下痞硬。则邪滞中焦。便不宜大枣之守
中矣
。胁下属少阳部位。痞硬则气血交结。故以牡蛎佐柴胡。一以散气分之结。一以软血分之坚
也。
少阳属木。木乘土位。则土不能制水。故有心下悸小便不利之证。若用黄芩。是助水邪

疟矣。小便不利。但当利其小便。本方中已有参甘姜枣之植土。而但当加茯苓之淡渗。以兼
导其水也。
渴为邪欲入里之兆。若不渴则无里证可知。外有微热。则太阳之表证未罢。又可知矣。

邪未解。人参实邪。究宜去之。本方加桂枝。则又易表里和解之制。而偏乎表以为治也。
咳属水邪射肺。人参大枣。究非咳证所宜。生姜散表有余。温里不足。故以干姜易生姜
。以
散寒而逐水。用五味者。以肺非自病。乃水邪从下而上。因之致咳。故以五味与干姜同用。
一以散水邪。一以收肺逆。与风火淫肺之忌五味不同也。不去黄芩者。留以制相火而存肺阴
也。
按小柴胡汤之主少阳。乃伤寒一大关键。此际出则阳。入则阴。凡阳邪之入阴者。全赖
少阳
把守关口守隘。使不得遽入于阴。治之可不慎欤。凡他经所有之证。少阳病皆得兼见。其随证加
减之法。丝丝入扣。头头是道。读仲景书者。当于此处猛下一参。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即是。不必悉具。此非教人以辨证之可从略也。盖病入
少阳
。正当阴阳相持之会。此际不出于阳。即入于阴。故一见少阳证。即当用柴胡从少阳领出其
邪。使不内入。须知其辨证从宽处。正是其治病吃紧处。且少阳本传入之邪。多有或然或不
然之证。又安能逐证一一见到也。
再按渴之一证。有出入之不同。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此
少阳
而兼太阳也。治可从少阳而不从太阳。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治又当从阳明而不从少
阳。凡见渴证者宜审。
少阳之脉责弦。其有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未经吐下而脉沉紧者。但见胁下硬满。干
呕不
能食。往来寒热诸证。则脉沉紧。正是邪从少阳将欲入里之候。急当用小柴胡从少阳领出其
邪。则太阳之邪自解。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此邪未结于阳明。但当用小柴胡汤。使
上焦得通。津液自下。则胃和而阳明之邪自解。
妇人热入血室。是热邪已乘虚陷入阴分。何以主小柴胡汤少阳之药。按三阴三阳。少阳
为从
阳入阴之枢纽。阳经热邪。已越少阳而陷入阴分。亟当从阴分领出其邪。使还从少阳而出也




<目录>下集

<篇名>大柴胡汤

属性: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洗)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
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小柴胡去人参甘草。加枳实芍药大黄。乃少阳阳明合治之方也。往来寒热。热结在里
。是
邪已内实。因其内实而下解之。乃通以去塞之法也。心中痞硬。呕吐下利。是邪已内陷。因

内陷而下夺之。此通因通用之法也。表未罢仍主柴胡。里已实宜加枳实大黄。不用人参甘草
者。惧其缓中而恋邪也。加芍药者。取其约营而存液也。按少阳病本不可下。
此则热邪结于阳明。而少阳证仍在。故主此为表里两解之法。



<目录>下集

<篇名>柴胡加芒硝汤

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