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呕,脉静小,小便清,谓邪未入于阴为不传,欲自愈也。



<目录>卷一

<篇名>太阴阴邪脉证

属性:太阴阴邪沉迟脉,吐食腹满有时疼,手足自温利不渴,理中汤主悸加苓,腹满去术
加附子,吐多去术加姜生,虽吐下多还用术,渴欲得水倍术宁,欲作奔豚术易桂,干姜寒
倍参腹疼。
【注】太阴阴邪,谓邪从阴化之寒证也。脉沉迟,太阴阴邪脉也。吐食、腹满时痛,太
阴里寒证也。手足自温,邪入阴也。自利不渴,脏无热也,宜理中汤主之。若心下悸,加
茯苓。腹满,去术加附子。吐多,去术加生姜。虽吐若下利多,还用白术。若渴欲得饮
水,仍倍加术。若脐下欲作奔豚,去术易桂。中寒倍加干姜,腹痛倍加人参。详太阴篇。



<目录>卷一

<篇名>太阴阳邪脉证

属性:阳邪嗌干腹满痛,误下时痛大实疼,大承桂枝加芍大,脉弱芍大当审行。
【注】阳邪,谓太阴邪从阳化之热证也。嗌干,谓咽干太阴热也。腹满痛,太阴有余
证也。误下,谓误下邪陷太阴当分轻重也。时痛,谓腹有时痛,有时不痛,宜桂枝加芍药
汤和之。大实痛,谓腹大满痛,无时不痛,宜桂枝加大黄汤下之。兼阳明胃实,以大承气
汤下之。若脉弱即当行大黄芍药,宜斟酌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也。详太阴篇。



<目录>卷一

<篇名>太阴阳明表里同病

属性:腹满时减复如故,此是寒虚气上从,腹满不减不大便,转属阳明乃可攻。
【注】腹满时减,减复如故,谓腹时满时不满,而减复如常,此为太阴寒邪寒虚之气
上逆之满,乃可温之证也,宜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腹满不减,谓常常而满,终日
不减,或不大便,此为转属阳明实热内壅之满,乃可攻之证也,宜大承气汤。详太阴篇。



<目录>卷一

<篇名>少阴阴邪脉证

属性:少阴阴邪脉沉细,背寒欲寐口中和,咽痛腹痛骨节痛,厥利清谷四逆瘥。
【注】少阴阴邪,谓邪从阴化之寒证也。脉沉细,少阴阴邪之脉也。背寒,谓背恶寒,
阳气虚也。欲寐,谓但欲寐,阴气盛也。口中和,口中不干燥也。咽痛腹痛,下利清谷,
寒盛于中也。骨节疼痛,四肢厥冷,寒淫于外也,宜四逆汤,温中散寒也。详少阴篇。



<目录>卷一

<篇名>少阴阳邪脉

属性:少阴阳邪沉细数,口燥咽干大承汤,少阴心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是主方。
【注】阳邪,谓少阴邪从阳化之热证也。少阴病但欲寐,阴邪则脉沉细无力,阳邪则
脉加数而有力矣。始病即口燥咽干,水不上升,热之甚也。宜大承气汤急下之,泻阳救
阴也。少阴病但欲寐,二、三日以上变生心烦不得眠,是阳邪乘阴,阴不能静也,宜黄
连阿胶汤,清阳益阴也。详少阴篇。



<目录>卷一

<篇名>少阴太阳表里同病

属性:少阴脉沉反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若二三日无里证,减辛加草用之良。
【注】少阴病脉沉,为阴寒之证,当无热,今反发热,是兼有太阳表也。宜麻黄附子细
辛汤,急温而散之。若二、三日热仍不解,亦无里寒吐利之证,去细辛易甘草,缓温而和
之。详少阴篇。



<目录>卷一

<篇名>厥阴阴邪脉证

属性:厥阴阴邪微细厥,肤冷脏厥躁难安,囊缩舌短苔滑黑,四逆当归四逆先,少满痛厥
姜萸入,蛔厥静而复时烦,得食而呕蛔闻臭,烦因蛔动乌梅丸。
【注】厥阴阴邪,谓邪从阴化之寒证也。微细,厥阴阴邪脉也。厥,谓四肢厥冷也。肤
冷,谓肌肤冷也。脏厥,谓寒阴脏厥也。躁难安,谓烦躁无有安时也。囊缩,谓外肾为
寒收引缩入腹也,妇人则乳缩阴收也。舌短,谓舌缩短也。苔滑黑,谓舌苔不干而色黑也。
四逆,谓四逆汤也,当归四逆,谓当归四逆汤也。先者,谓先服当归四逆汤也,少满痛,
谓少腹满按之痛也。厥,谓厥冷也。姜萸入,谓当归四逆汤加入吴莱萸、生姜也∶蛔厥,谓
厥而吐蛔也。静而复时烦,谓烦时止时烦也。得食而呕蛔闻臭,谓呕因蛔闻食臭而始呕也。
烦因蛔动,谓烦因蛔动而始烦也。乌梅丸蛔厥,谓宜用乌梅丸也。详厥阴篇。



<目录>卷一

<篇名>厥阴阳邪脉证

属性:阳邪热厥厥而热,消渴热气撞心疼。烦满囊缩舌焦卷,便硬尚任大承攻,四逆不分
四逆散,咳加姜味下利同,悸加桂枝腹痛附,下重薤白秘尿苓。
【注】阳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