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兮面黑黧。咳逆不已并脏结。溲屎遗失便难医。
汗出虽多不至足。口张目陷更何为。喘不休与阴阳易。离经脉见死当知。结胸症具烦躁甚。
直视摇头是死时。少阳症与阳明合。脉弦长大救时迟。汗后反加脉躁疾。须知脏厥死无疑。



<目录>卷上

<篇名>用火法

属性:服发表药。汗不得出。用薪火烧地。长久扫去。以热水洒之。取蚕沙柏叶桃叶。少加糠
麸。
。(白术 本川芎白芷米粉各等分为细末)扑之。汗止上床。最得力者。蚕沙桃柏叶也。糠麸
乃助其浓耳。



<目录>卷上

<篇名>用水法

属性:水七碗。烧锅令赤。投水待沸。取起。再烧锅赤。又以水投之。如此七次。取汤一碗。
乘热饮
。或浸手足。或漱口。表未解。及阴症似阳者忌之。



<目录>卷上

<篇名>摘陶氏七法

属性:发狂难制。醋炭气入鼻即定。方可察其阴阳。以脉之有力无力为辨。腹痛有阴有阳。将
凉水半碗与病患饮之。痛减者属热。痛增者属寒。更参脉来有力无力。
寒症脉伏。或吐泻脱而无脉。以姜汁好酒各半盏。与病患服。脉出者生。不出者死。更
覆手取之而无脉。则绝矣。
鼻衄不止。山栀炒黑为末。吹入鼻中。外用湿纸搭于鼻冲。其血自止。吐血不止。韭汁
磨墨呷之。如无韭汁。鸡子清亦可。赤属火。黑属水。有相制之理。
阴毒昏愦。唇青。肢冷。甲黑。药不得入。将葱一握束紧。切去根叶。留白三寸如饼。
将麝半分填脐内。后加葱饼。以火熨之。烂即易。约三饼可醒。先灌姜汁。后服姜附汤。未醒。
灸关元穴三十壮。不醒者必死。
服药即吐者。生姜汁半盏热饮。吐即止。大抵寒药热饮。热药冷冻饮料。中和之剂温饮。补
汤须用熟。(慢火久煎)利药不嫌生。(猛火急煎)



<目录>卷上

<篇名>足太阳经症治

属性:太阳膀胱经。为诸经之首。四通八达之衢。故多传变。其经起于目内 。从头下后项。
连风府。行身之背。终于足小指。其症头项痛。腰脊强。恶心拘急。体痛。骨节痛。发热。恶寒
。此表症标病。脉浮紧有力。无汗为表实。寒伤营血。宜麻黄汤发表。浮缓无力。有汗为表
虚。风伤卫气。宜桂枝汤实表散邪。身疼热甚而烦。脉浮而紧。此伤风见寒脉也。身不疼。
热少不烦。脉浮而缓。此伤寒见风脉也。俱用大青龙汤发之。脉静为不传。脉躁盛为欲传。
如脉浮。发热烦渴。小便不利。此太阳传本病。宜五苓散利之。小便如常者。不可利也。
恐引邪入里。为热结膀胱。又不可下。恐表邪乘虚入里。为痞满结胸。协热下利。虽当汗者。亦
勿太过。恐其亡阳肉 筋惕。故有汗禁麻黄。无汗禁桂枝。有汗勿再汗。汗多则小便不利。



<目录>卷上

<篇名>足阳明经症治

属性:阳明胃经。乃两阳合明于前后。腑居中土。万物所归。其经起于鼻交 中。络目循
于面。行身之前。终于足大指。其症目痛。鼻干。不眠。头额痛。身微热。恶寒。脉洪长。
此阳明标病。宜葛根汤解肌。身热渴饮汗出恶热。脉洪数。此阳明本病。宜白虎汤清热。潮
热自汗谵渴。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 黄狂闭。或手足乍冷乍温。腹满硬
痛喘急。脉沉数。此正阳明腑病。调胃承气汤下之。自汗者勿利小便。恐津液枯竭也。



<目录>卷上

<篇名>足少阳经症治

属性:少阳胆经。胆无出入。主半表半里。其经起于目锐 。上头角。络耳中。循胸胃胁。行
身之
不从标本。从乎中治。只用小柴胡汤和解。别无他药。禁汗。禁吐。禁下。禁利小便。



<目录>卷上

<篇名>足太阴经症治

属性:太阴脾经。乃三阴之首。故名太阴。其经起于足大指。上行至腹。络于咽。连舌本。循
身之前
。口渴。发黄茵陈汤。小便赤。大便闭。是太阴本病。桂枝大黄汤。初病起。不热。不渴。
头不痛。便怕寒。胸腹满痛。或吐泻。手足冷。小便清白。或呕呃。是本经直中寒邪。宜理
中汤初病起。不热不渴。胸腹满痛。手足冷。气口沉细。此内伤生冷。宜治中汤。



<目录>卷上

<篇名>足少阴经症治

属性:少阴肾经。人之根蒂也。三阴交中名曰少阴。其经起于足心涌泉穴。上行贯脊。循喉。
络舌本。下注心胸。行身之前。其症引衣蜷卧。恶寒。口躁咽干。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