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硬。非大承气不能疗也。承者顺也。胃
为水谷之海。邪气入胃。胃气壅滞。糟粕秘结。必荡涤之。正气乃顺。故有承气之名也。王冰曰
。宜下必以苦。枳实苦平。溃坚破结为君。浓朴苦温。逐气泄满为臣。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芒硝除热软坚为佐。燥淫所胜。以苦下之。大黄荡涤润燥为使。 王海藏云。浓朴去痞。
枳实泄满。芒硝软坚。大黄泄实。惟痞满燥实四症全具者。方可用之。若不宜下而误下之。变
症不可胜数。 按承气有三种。用者大须审酌。必真有大热大实者。方与大承气汤。小热小
实者。可与小承气汤。若但结热而不满坚者。仅与调胃承气汤。此为合法适宜也。若病大而
以小承气攻之。则邪气不伏。病小而以大承气攻之。则正气必伤。仲景曰。凡欲行大承气。
先与小承气。转失气者。有燥屎也。可与大承气。若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攻之则胀满而
难治。又曰。服承气得利者。慎勿再服。何其谆谆致谨乎。



<目录>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篇名>小承气汤

属性:大黄 浓朴 枳实
小热微结。此汤主之。 小热微结者。示亚于大热坚结也。惟其热不大甚。故去芒硝。
结不至于坚。是以稍减枳朴也。



<目录>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篇名>猪苓汤

属性: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此汤主之。 按浮字上应有不字。详见后释。 活
人云。脉浮者。五苓散。脉沉者。猪苓汤。则知此汤论中。脉字下脱一不字也。按太阳篇内五苓散
。乃猪苓泽泻茯苓三味中。加桂与白术也。阳明篇内猪苓汤。乃猪苓泽泻茯苓三味中。加阿
胶滑石也。桂与白术。味甘辛为阳主外。阿胶滑石。味甘寒为阴主内。南阳之言。可谓不失
仲景之旨矣。但竟以沉字易之。不若不浮为妥。



<目录>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篇名>蜜煎方

属性:用蜜微火煎凝。如饴状。捻作挺。内谷道中。欲大便乃去。汗出小便自利。此津液内竭
。虽硬不可攻。待自欲大便。以此导之。



<目录>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篇名>猪胆汁方

属性:(治症同上)
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醋少许。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
汗出。则津液枯于上。小便利。则津液竭于下。若强攻之。危症立见。如上二法导之。
为虚弱人立权巧法也。然此惟燥在直肠者宜之。若燥屎在上者。非其治也。



<目录>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篇名>茵陈蒿汤

属性:茵陈蒿 栀子 大黄
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腹微满。身发黄。如橘子色。汗出者
。热得以越。但头汗出而他处无汗。且小便不利。则热不得越。郁而发黄。黄如橘子色者。是热
甚于外。津液不行也。非大寒之品。不能彻其郁热。茵陈酸苦。栀子苦寒。二物之性。皆能
导丙丁之邪。屈曲下行者也。黄为土之本色。夺土郁而无壅滞者。大黄有专掌焉。夫三物
偕行。而水泉涌决。则发黄之症。可使遄已。



<目录>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篇名>吴茱萸汤

属性:吴茱萸 人参 生姜 大枣
食谷欲吐者。属阳明也。此汤主之。 脾胃虚寒。则不能纳谷。以参枣益其不足。以姜
茱煦其中寒。当有速效。若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火逆于上。食不得入。或小柴胡汤。或黄芩
汤。可选用之。



<目录>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篇名>麻仁丸

属性:麻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浓朴 杏仁
趺阳脉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此丸主之 趺阳
者。脾胃之脉。浮为阳。知胃气强。涩为阴。知脾气约。约者。约束也。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
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
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于膀胱。致令小便数。水液只
就州都。大腑愈加燥竭。大便乃秘。与麻仁丸。通幽润燥。



<目录>卷下\阳明篇凡十方

<篇名>栀子柏皮汤

属性:栀子 甘草 黄柏
阳明身热发黄。此汤主之。 身黄者。本于湿热。去湿热之道。莫过于清膀胱。故投黄
柏。直入少阴。以达膀胱之本。投栀子导金水而下济。甘草入中宫。调和升降。剖别清浊。庶几
直捣黄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