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故见此假热之症。用通阳散寒之法。
若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者。此坎中阳虚。不能以制阴水。致阴浊停蓄。宜真武汤。
壮元阳以消阴翳。培阳土以泄阴水。则开阖得宜。小便自利。腹痛诸
症自除矣。
以上诸条。皆少阴虚寒之证。
邵评∶肾阳虚弱。水气浊阴凝蓄。用壮阳泄浊。以利水气一法。
按手足厥冷。专指指掌言。四逆兼胫臂言。故少阴下利。手足厥冷。犹为可治。四肢逆冷则死。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心烦不眠。小水不利者。此少阴阳邪停水也。宜猪苓汤主之。使热
邪从小便而出。诸症自解矣。
邵评∶此少阴阳邪挟水气上逆为病。用滋阴利水。导热下行一法。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传经热邪扰动少阴之阴。肾水亏。
则君火旺。故以芩连泻心。胶黄育阴。且鸡子黄色赤而通心。阿胶色黑而通肾。坎离合治。自然热清而烦解。
少阴病。四逆。泄利下重。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四逆散主之。此阳经热邪扰于阴
分而厥也。盖四逆。有寒热之分。胃阳不敷于四肢为寒厥。阳邪内扰于
阴分为热厥。寒则下利清谷。热则泄利下重。故用芍药枳实以清泄之。柴胡以升
散之。则升降利。而厥逆诸症自解矣。
以上三条。皆阳经热邪传里。但不转属阳明。故不用承气。
邵评∶此阳邪传里。少阴热厥证。因阳邪陷入阴中。阳内而阴反外。以致阴阳脉气。不相顺接。而为四逆。
此热厥也。或咳或悸等症。皆因水气为患也。少阴枢机无主。故有此或然之症。用四逆散以敛阴泄热。
以散四逆之热邪。后随症加味。以治或然之症。此少阴气分之下剂也。
少阴病。有大承气急下者三症。一曰得二三日。口燥咽干。急下之。一曰自利清水。
色纯青。心下痛。口干燥。急下之。一曰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此皆阳经
热邪传里。销烁肾液。以致胃中大实。病已转属阳明。故用承气急下。
邵评∶少阴用承气急下三症。此是阳经热邪。传入少阴。脏不能容。则还而转属
阳明胃腑。腑实燥热。灼耗肾精胃液。而见口燥咽干。下水便秘腹胀等症。故急下之。以救阴液。



<目录>卷二\少阴本病述古

<篇名>但欲寐

属性:卫气寤则行阳。寐则行阴。故寐为足少阴病。若欲寐。无表里症。身和脉小。是已
解也。风温症亦欲寐。多眠。则有脉浮发热汗出。身重鼻息鼾鸣之异。



<目录>卷二\少阴本病述古

<篇名>口燥咽干

属性:属热邪。有实热宜承气。有虚热宜养阴。
邵评∶口燥咽干。属热邪。但热有虚实。治宜分别。



<目录>卷二\少阴本病述古

<篇名>咽痛

属性:少阴之脉。上贯肝膈。循喉咙。系舌本。故咽痛独列少阴篇内。少阴咽痛。属热者。
有半夏散及汤。又甘草汤。桔梗汤。此散火也。属寒者。有桂枝干姜汤。治汗多亡阳也。有通脉四逆汤。
治阴盛格阳也。(参准绳)
邵评∶咽痛热症。是虚火上升。寒症有亡阳格阳二症。
金鉴云。咽痛一症。寒热皆有。肿痛为热症。仲景有甘桔、半夏、苦酒、猪肤等汤调治。
不肿而痛为寒症。宜四逆汤加桔梗主治也。
邵评∶咽痛寒热俱有。肿者为热。不肿为寒。治当分别。



<目录>卷二\少阴本病述古

<篇名>吐

属性:有寒热之分。热者寸口脉数。发热烦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宜五苓散。食入口
即吐者。宜二陈汤加姜汁炒连和之。
邵评∶吐症寒热均有。此条热吐。又有水逆痰热格拒二症。
寒者口不渴而吐。理中去白术加生姜。(参准绳)
邵评∶此治寒吐之正法。亦可加石莲、丁香。
金鉴云。口不渴。厥而吐属寒。宜理中、吴萸辈。渴而得食即吐属火。实热。黄连解毒汤。虚热干
姜黄芩黄连汤。渴而饮。饮而吐。吐而复渴。属水逆。五苓散。
邵评∶吐症不渴为寒。渴为热。热有虚实之分。



<目录>卷二\少阴本病述古

<篇名>吐利

属性: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亦此汤。吐利
止而身痛不休者。当和解其外。宜桂枝汤。



<目录>卷二\少阴本病述古

<篇名>下利

属性:少阴病。下利属于热者。四症。四逆泄利下重。四逆散。
邵评∶阳郁不达于四肢。故逆。下重者热之征也。此阳邪下陷而入阴中。用四逆散泄热散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