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于少阳者难治。
邵评∶阳明多气多血。且为中土。万物所归。无所传变。故易治。少阳属胆。胆为清净之腑。受邪则难治。
瘥后酒复 伤寒身凉后。因饮酒复热。以酒性热有火。能助余邪故也。必兼烦闷
干呕。口燥不纳等症。急用川连、葛花、连翘、生栀、枳实、乌梅、银花等解之。
邵评∶余邪未尽。得酒以助其湿火。胃热气升而复病也。宜清热和胃治之。
瘥后食复 伤寒热退之后。胃气尚虚。余邪未尽。若纳谷太骤。则运化不及。余邪
假食滞而复作也。仍发热头痛。烦闷不纳。宜枳实栀子豉汤。加生楂肉、麦芽、连
翘、莱菔子等凉疏之。无火。舌润。不渴者。调中汤亦可。
瘥后劳复 伤寒瘥后。元气未复。余邪未清。稍加劳动。其热复作。即多语、梳头、洗
面、更衣之类。皆能致复。既经复热。必有余火余邪结于中。所以仲景主以枳实
栀子豉汤。盖豆豉撤表邪。栀子清里热。枳实开胸中余邪之结。凡治劳复。当以
此方为主。如兼呕恶痞满。加半夏、竹茹。如见舌黄口渴。加黄芩、连翘。如兼饱闷
挟食。加楂肉、麦芽。如兼头疼恶寒。加苏荷、葱白。如兼寒热。寒多加桂枝、紫苏。热
多加柴、芩。一二剂后。必复汗而解。此屡试屡验者。不可妄投补中。以致闭邪增病。
邵评∶病后元虚。余邪余火。留结于中。又加劳动。复受外邪。而病。故名劳复。此虚
而有邪。用表里并治之法。此与但虚无邪之劳复。自是二种。
气虚劳复 亦有瘥后。余火余邪已尽。止因正气大虚。因劳复热。微兼恶寒。四肢倦怠。
无气以动。脉虚右大。舌润无苔。胸膈宽畅者。此真气虚劳复也。宜补中益
气汤。甘温补之。升柴须蜜炙。汗多恶寒。归 建中妙。
邵评∶病退邪去。劳而复作。见症俱是虚象。与上条挟邪劳复之症不同。
阴虚劳复 热病伤阴。肾气已亏。稍加劳动。微挟风寒。其病复作。症仍头痛。发热。
恶风。舌燥口渴。六脉浮数者。此阴虚劳复也。凡复症。必挟风寒外邪。仍宜栀子。豉汤、加葱
白、薄荷、鲜生地、淡竹叶、麦冬、骨皮之类。微汗之。如兼太阳。加羌活。阳明加葛根。少阳加柴胡。
瘥后色复 伤寒瘥后。气血未充。早犯房事。则内损真气。外触邪气而复作也。其
症头重不举。目中生花。腰胁痛。小腹里急绞痛。憎寒发热。或阴火上冲。头面烘
热。胸中烦闷是也。若卵缩入腹。脉离经者死。舌伸出数寸者。亦死。宜六味饮。加
麦冬、豆豉、栀子。煎汤调下烧 散。若小腹急痛。脉沉足冷。须用当归四逆加吴
茱萸汤。煎成。调下烧 散。
邵评∶病后气阴两虚。早犯房事。真元大伤。而复着外邪。邪入下焦阴分。销烁阴
精。为病极重。临症极宜细辨。
阴阳易 男女新愈交接。病男传不病之女。曰阳易。病女传不病之男。曰阴易。此
感其余邪而生疾也。其症身重气乏。百节解散。头重不举。目中生花。热上冲胸。
憎寒壮热。头面大热。在男子。则阴肿。痛引小腹。在妇人。则里急。痛连腰胯。甚者
手足冷挛拳。男子卵陷入腹。妇人痛引阴中。皆难治也。若见舌吐出者死。治法
用竹茹半升煎汤。调下烧 散。有粘汗出。阴头微肿为效。或用韭白根一握。两
头尖十四枚。水煎候冷服。取粘汗为效。亦可调下烧 散。
瘥后调理 伤寒热退之后。有宜和中者。有宜养阴者。如其人中气虚者。病退
后。必纳谷少。运化迟。或大便不实。或恶心吐涎。宜六君子加减和中。形寒畏冷。
宜黄 建中温补之。凡此症。脉皆缓大。舌皆白嫩可辨。如其人阴分虚者。必
有余热未尽。舌燥口渴。二便艰涩。脉兼微数等症。宜生金滋水饮。或甘露饮加减养之。
邵评∶感症热退之后。有宜和中者。有宜养阴者。调理之法。须分阴虚气虚。
瘥后禁忌 大病后。正气未复。凡饮食起居。俱不可不慎也。如酒肴甘脆。肥鲜生
冷等物。皆不可犯。只宜糜粥自养。少食而频。则易运化。不可过饱。及他有所食。
虽思之。勿与也。新瘥后。当静卧。非但体动劳复。即梳头、洗面、濯足、多言。皆能
令人劳复。若新瘥未满百日。而犯房事者。不治。



<目录>卷三

<篇名>伤寒变症

属性:伤寒有本病。有变病。本病者。如太阳有头痛、项强。阳明有潮热、谵语是也。治法不
外本经。故即附于本经之下。变病者。本不应有此病。只因治不中 。或迁延日久。
而变生诸症。如蓄血、结胸等症是也。治法不得不随症用药。因病施治。用列于左。以尽伤寒之变。



<目录>卷三\伤寒变症

<篇名>衄血(新法)

属性:衄血者。血从鼻中来也。伤寒衄血。其因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