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则有灾眚之变,而不能化生万物,故
曰“制生则化”,谓有制而有生则化矣。元人王安道谓改“制则生化”为是,盖亦不明经义者也。此总论
五行生克之道,可一言以蔽者,奈何前人 规矩而改错,雕镂深刻,议论纷更,所谓道在迩而求诸
远,事在易而求诸难,非惟求之不得,且使迩者、易者,反可黄可黑矣。



<目录>卷上

<篇名>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

属性:《难经・十三难》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
害。所以然者,脉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此越人论脉之生于中胃,寸生于尺,阳生于阴也。夫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
阴也。尺者,脉之根也,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是
以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主吐伤中胃,而见此脉也。若不因吐而见此脉者,生气已绝于内,即所谓
寸口脉平而死者是已。故上部无脉,下部有脉,如树之有根,虽困无害。上下文义,一气呵成。张氏图注
云∶凡人之脉,上部有而下部无,乃邪实在上,生气不得通达,故当吐其邪而升其气,否则源塞,故知必
死。是张氏以上节论邪,下节论正,一段气脉,分为两截矣。且邪壅于上,而下气不得疏达者,下部之脉
必有力而沉紧,未有气壅于下,而反无脉者也。若以无根之脉,而再令吐之,是促之速死矣。予尝诊霍乱
之脉,寸尺皆无,脉复者生,不复则死。要知始吐之时,先下部无脉,待师至诊之,并上部皆无矣。越人
注《难经》八十一篇,乃采摘《内经》设为辩难,虽义理明显,然其中亦有错误。若再疏注差讹,又为越
人之罪人矣。噫!着述难,而笺释亦不易易。



<目录>卷上

<篇名>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属性:《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
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
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者,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者,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
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
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夫遽曰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
是五行之气,皆有亢有制也。奚止东方实,而南方当泻乎?要知上二句乃启下之文,下二句乃承上之辞
也。意若曰∶假如东方实西方虚者,当泻南方而补北方也。泻南方者,泻东方之实,实则泻其子也;补北
方者,补西方之虚,子能令母实也。肺主呼吸,而肾为生气之原,故经言肾为本,肺为末。荀子曰∶未有
子富而父贫者。即此义也。然首末经义,重在补虚,(首末是经义,中段是越人释经。)故曰不能治其虚,何
问其余。当知泻南方,亦所以补西方也。何问其余者,言五行之
气,皆可推而论之。设使西方实东方虚,又当泻北方而补南方矣。虽然,东南主生长之令,其气多实;
西北主收藏之气,其气多虚。故曰岁半以上,胜之常也。夫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分论
主时之气,而各有太过也。东实西虚,泻南补北,统论一岁之气,而有虚实也。(以岁气而兼论人身之五行,
皆可。)参论经义,可分可合,庶为得之。



<目录>卷上

<篇名>《针经》论

属性:《灵枢》古名《针经》,《隋书・经籍志》谓之《九灵》,唐・王冰改为《灵枢》,盖亦有所本也。其
中论脏腑阴阳,雌雄配合,精神气血,生死原流,营卫之经行出入,经脉之终始循环,三阴三阳有血气之
多少,手经足经分尺寸之短长;五脏五行之气外合皮肉筋骨,四方四时之令内通肺肾心肝;十二经脉合地
之十二经水,十一脏腑应天之六律五音;天地日月配形身之上下,人与天地参也;生长收藏随寒暑之往
来,而人亦应之。脉随呼吸,应周天之二十八宿;营随卫转,合昼夜之百刻阴阳,十二经中,分是动所生
之病证;五脏脉法,有缓、急、滑、涩之提纲;论五脏神,内舍五情五志;分五形人,外具五色五音;察面
王即知脏腑之凶吉,审形气便知寿命之短长。论气之阴阳清浊,有顺有逆;味之酸、辛、甘、苦,有忌
有宜。论内伤之病,分别阴阳喜怒;外感之疾,各有部署形层。百病之起,有寒、热、虚、实;汤液之
法,有补、泻、温、凉。其间义理精微,不能尽述。
苟非生知睿圣,焉能洞察隔垣?诚三才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