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聚会也。久痛不愈者,令人丧目,以胸膈亦有宿痰故也。先以羌活散涌
之,以川芎石膏散、白虎汤,选而服之则愈矣。
又一法∶治头痛不愈者,可煎连须葱白豆豉
汤,多服之,后吐为效;吐后,可服川芎薄荷汤,辛凉之剂,清上之药,疏风丸散之类。仲
景云∶伤寒头痛,脉寸口急而头痛是也。
凡男子有病,面黄身热,肌瘦,寒热往来如疟状,更加涎嗽不止,或喘满,面目浮肿者,或身
体俱热,或有自汗。《内经》云∶病名伤寒夹劳之证也。治之奈何?病在上者,其高者因而越之
。可用防己散吐之;吐后,初用通解丸一服;次服人参黄 散、当归饮子、加减小柴胡
汤,择而用之。《内经》谓∶男女之证,皆同类,用其治法也。根据此调治,无不取效矣。
凡人病心胸痞闷,不欲饮食,身体壮热,口燥舌干,大小便不利。有一工治之,说下元虚冷,
便投暖药十数服,其病不愈。又一医所论与前亦同,又投暖药五、七日,其证转加困弱。请
余治之。诊脉而说曰∶审问日数、饮食、大小便何似?小便赤色,大便黑色。便言伤寒瘀血
之证,初用大黄芍药汤二剂,次服犀角地黄汤二服,后用通经丸一服,换过大便黄色,以为
效验。此药服十余服,方可病瘥矣。
凡男子妇人,所显证候,皮肤发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兼有头痛颊赤,心忪,唇干舌燥,
日晡潮热,夜有盗汗,涕唾稠粘,胸膈不利,或时喘嗽,五心烦热,睡卧不安,饮食减少,
多思水浆,经脉不通,病名曰何病?《奇病论》曰∶女子不月,血滞之病也;男子肾虚,精不
足也。凡治此证,降心火、益肾水,此之谓也。可先用通解丸,泻三、二行,次服当归饮子,
又用加减五苓散、木香三棱丸、人参黄 散、犀角散之类,详其虚实,选而用之。若咯脓咯血,大
小便血,但亡血者,不可宣吐,勿服酸辛热物姜附之类药,不可不戒慎也。若犯诸亡血之证
者,不可发汗,不可温补。脾胃之药若服之,虽进饮食,不生肌肉,此病转加危笃,乃成虚劳之病也。
凡医人不明发表攻里,乱投汤剂,有误性命。更大忌夏月燔灸中脘、脐下、关元、气海背俞、三里等。
燔灸千百壮者,全无一效,使病者反受其殃,岂不痛哉?虚劳之疾,私嗜肉、食、面、辛酸之物,
不可食之。但可食者,谨按神农食疗而与之。菠棱葵菜、冰水清凉之物,不可禁也。且图寒凉
滑利肠胃,使气血并无壅碍燥涩。《经》曰∶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若不
忌慎,致令病患胃口闭涩,则形体渐瘦,此乃死之由也。诸劳皆仿此。但诸人咯脓血、衄血、
大小便血者,可服三黄丸、黄连解毒丸、凉膈散加桔梗、当归、大黄、芍药、犀角地黄汤,
大作剂料,时时呷之。《内经》曰∶所谓邪热伤于肝心之病,根据此调治,万举万全矣。
凡人年四十以上,日久多言,以致虚损,面色黧黑,饮食无味,心胸痞闷,四肢倦怠,肌体余
热,大小便不利,治之奈何?《内经》曰∶不可热补之。夫男子肾虚,水不足也,凡补虚之
剂,多用乌、附、天雄之类,岂知肾恶燥也!女子阴虚,血不足也。凡补虚多以阳剂,是以
知阳胜而阴亏也。不可用性热之药补之,空心可服加减八物丸、当归饮子、减桂五苓散。烦渴,加益元
,名曰淡渗散。更服通解丸,显仁丸亦可服之,大有神效。
凡人有脏毒下血,何谓也?《生气通天论》曰∶邪热伤肝,因而大饱,筋脉横解,肠 为痔。故
脓血者,血随热行,参差入于肠胃之间,乃成泻血也。若身体壮热,则为难治;身凉者,可
治也。可先调中消血,荡除积血,泻之三、二行;泻后,服芍药柏皮丸、黄连解毒汤、五苓
散、益元散各停,新汲水调下五、七钱。甚者取地黄汁半盏,服之则愈矣。
凡下利脓血,腹痛不止者,何也?诸痛痒皆属于心火也。可用通解丸加减泻之,量其虚实用
之;次用消湿散加生姜、大枣、芍药服之;泻讫,又用新水调五苓散服之。又一法,煎灯心
汤,调下益元散五、七钱。此病大忌油腻腥荤热物。



<目录>卷十一

<篇名>湿热门

属性:凡吐呕而泻,病名曰何也?《内经・热论》云∶此乃转筋霍乱之证也。何气使然?此乃邪
气在于中焦,使阴阳二气,不能升降。其证心痛而吐,吐则先腹痛而泻,心腹俱痛则吐泻并
作,使致挥霍之间,自然撩乱。此证喜寒凉之物,可用冰水调五苓、益元则愈矣。大忌热物
。转筋之病,治之奈何?《经》曰∶劳者温之。温者,温存之意也。
又一法∶生姜汤、益元散、白术散、禹功散,加冰沉冷,细细呷之。渴未止者,频频饮之。如无冰
,新汲水亦得。用之,大忌白粥米汤。桂附种种之燥药,不可服之,服之必死。如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