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由生气根于中,而神居之,主阴阳动静之机,其机动而清静者,则生化治,若机动而
烦扰者,则苛疾作、亦由根之固不固也。
既有真阴真阳,何谓假阴假阳?此似是而非,多以误人,如人大热发躁,口渴舌
燥,非阳症乎,视其而色赤,此戴阳也。切其脉尺弱而无力,寸关豁大而无伦,此系阴
盛于下,逼阳于上,假阳之症,以假寒之药,从其性而折之,顷刻平矣。如人恶寒身
不离复衣,手足厥冷,非阴症乎,视其面色滞,切其脉涩,按之细数而有力,此系假寒
之症,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以辛凉之剂,温而行之,一汗而愈。凡此皆因真气之不
固,故假者得以乱其真,假阳者不足而示之有余也,假阴者有余而示之不足也。故河间
曰∶夏热太甚,林木流津,火极似水也。冬寒太甚,流水冰坚,阴极似阳也。
阴脉有沉有紧有数,仲景统以微细言之,盖沉必重按,始得紧数,亦在沉细中
见,不似阳症浮大而紧数也。薛氏曰∶人知数为热,不知沉细中见数为寒甚,真阴寒
症,脉常有七八至者,但按之无力而数耳,宜深察之。
有偏阴偏阳者,此气禀也。太阳之人,虽冬月身不须棉,口常饮水,色欲无度,大
便数日一行,芩、连、栀、柏,恬不知怪。太阴之人,虽暑月不离复衣,食饮稍凉,便
沉腹痛泄泻,参、术、姜、桂。时不绝口,一有欲事,呻吟不已。此两等人者,各禀阴
阳之一偏者也。今之为医者,制为不寒不热之方,举世宗之,以为医中王道,岂知人之
受病,以偏得之,用药以救其偏,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此方土之绳墨也。然而苦寒
频进,而积热弥炽,辛热比年,而沉寒益滋者何也?此不知阴阳之属也。《经》曰∶诸
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故云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热之不热,是无火也。无水者,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无火者,益火之原,以消阴翳,达
至理于绳墨之外也。
阴阳者,虚名也。水火者,物理也。寒热者,天之淫气也。水火者,人之真元也。
淫气凑疾,可以寒热药攻之,真天致病,即以水火之真调之,然不求其属,投之不入,
先天水火,原属同宫,火以水为主,水以火为原,故取之阴者,火中求水,其精不竭;
取之阳者,水中寻火,其明不熄,斯大寒大热之病,得其平矣。至于高世立言之士,犹
误认水火为心肾,无怪乎后人之懵懵也。
夫天包地外,地处天中,天地一太极也。以人论之,一阳处于二阴,阴中有阳,
男子阴内阳外,女子阳内阴外,人之一太极也。以物论之,谷属金而糠性热,麦属阳麸
性凉,物物具有一太极也。然二者,阴也,后天之形。一者,阳也,先天之气。神由气
化,气本乎天,故生发吾身者,真阳之气也。形以精成,精生于气,成立吾身者,即
真阴之精也。《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天癸至。又曰∶人年四十,而阴气
已半。所谓阴者,即吾之精造吾之形也。人生全盛之数,惟此前后二十余年越此,则形
体渐衰,故丹溪引∶日月之盈亏,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补阴丸为神丹,不知天癸
未至,本由乎气,而阴气自半,亦由乎气,是形虽属阴,而气则从阳也,故人身通体之
温者,阳气也,及其既死,则形存气去,此阳脱在前,阴留在后,生也由乎阳,死也亦
虫乎阳,阳来则生,阳去则殆,阳全阴固,阳脱阴败,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
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人生仗此一点真阳,而为通行不息,孰谓阳常有余,
而以苦寒之味伐之乎?《壮子养生篇》曰∶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盖言火之
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薪有尽而必穷,火无形而不灭,自古及今,只是此火传而命
续,田夫养得其极也。世岂知其尽而更生
哉!指尽前薪之理,故火传而不灭。心得纳养之中,故命续而不绝。明夫养生,乃生之
所以生也。
少年人惟恐有火,高年人惟恐无火。无火则运化难而易衰,有火则精神健而难老。
是以火者,人性命之根,况釜底加薪,则釜中津气上腾,而得水上火下,既济之象,但
阳气以潜为贵,潜则弗亢,潜则可久,如盏中加油、则灯愈明,炉中覆灭,则火不熄
也。
天癸之义,每多以精血为解,是不详《内经》之旨也。玩《内经》云∶女子二七
天癸至,月事以时下;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泄。则天癸在先,而后精血继之,天癸
非精血之谓,明矣。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真水也。在人身是谓元阴,即曰元气。人之未
生,此气根于父母,谓之先天元气。人之既生,此气蕴于我身,谓之后天元气。但气之
初生,真阴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旺。然必真阴足而后精血化,是真阴在精血之先,
精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