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腹
满烦渴躁热者,一切风热壅滞等症,用此宜通气血并效。
防风 当归 白芍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大黄(各一两) 滑石(六两) 每服三
钱,至五钱,姜水煎服。
按前方大黄泻阳明之湿热,从大便出;滑石降三焦之妄火,从小便出;黄芩以凉
膈;柴胡以解肌;防风以清头目;人参、甘草以补气;当归、芍药以补血,泻心肝之
阳,补脾肾之阴,而无半味辛香燥热之药,真治风热燥热湿热挟虚之良剂。但因虚致火
者,非其所宜。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火门合参

<篇名>滋肾丸

属性:治不渴小便闭,邪热在血分也。
知母(二两,酒浸、阴干) 肉桂(二钱五分) 黄柏(二两,细锉,酒拌阴干,炒)。
上知母、黄柏气味俱阴,以其同肾气,故能补而泻下焦火也。桂与火邪同体,故
曰∶寒因热用。凡诸病在下焦,皆不渴也。熟水为丸,百沸汤下。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九

<篇名>火门要药

属性:清散外入之火,如薄荷、黄芩、防风、荆芥、连翘、升麻、葛根、黄连、黄柏、大
黄、犀角、羚羊角、柴胡、赤芍药之类,随候采用。
清理中郁之火,如山栀梗、制香附、青黛、青蒿、龙胆草,黄连、黄芩、射干、芦
根、石膏、竹茹、竹叶、兰叶、葛根、连翘之类,随候采用。
滋降下起之虚火,如龟甲、鳖鱼、地黄、丹皮、玄参、麦冬、五味子、地骨皮、
牛膝、黄柏、秋石、童便、人中白之类,随候采用。
温熄肝肾龙雷之火,如黑姜、附子、肉桂、熟地、山茱、丹皮、山药、茯苓、泽
泻、麦冬、牛膝、五味子之类,随候采用。
温养脾胃炉中之火,加人参、黄 、白术、当归、炮姜、附子、补骨脂、炙甘草、
五味子之类,随候采用。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

<篇名>伤寒大小总论合参

属性:伤寒一症幼科方论甚少,故为总论合参,庶由深而得浅易耳。
仲景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冒触之者,乃名伤寒。然小
儿之伤寒,与大人无异,所异治者,夹惊而已,但八岁以下无伤寒,不过感冒伤风,故
散利败毒,尤非幼稚所宜也。凡冬日受寒,至春阴与阳气相搏而发,先夏至日者,为病
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惟自霜降以后,春分以前,体中寒邪,杀厉之气,而即壮热头
疼者,方是正伤寒也。复有冬日大温而病,名曰冬温,至三四月或有暴寒卒冷,其时阳
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则轻,五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八月阳气已
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此皆时行瘟疫,为类伤寒也,故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顺天地之刚柔,冒触之者,其病伏焉。《经》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风气
通肝,肝以春旺,木胜脾土,故洞泄生也。)夏伤于暑,秋为 疟。(夏热已甚,秋阳
复收,阳热相攻,则为 疟, ,老也,亦曰瘦也。)秋伤于湿,上逆而 ,
(秋湿既胜,冬水复旺,水来乘肺,故咳逆病生。)发为痿厥。(湿气内攻则咳逆,
外散筋脉则痿弱。)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寒且凝,春阳气发,寒不为释,
阳怫于中,寒怫相持,故为温病。)其有即发而为病者,谓之伤寒,言其病之原也。《内经》谓
之病热,言其病之候也,盖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得寒则痛,卫得风则热,风寒一
伤,使人毫毛笔直,皮窍闭而为热,名曰伤寒。始病三日,病传三阳,一二日太阳受
病,其络上连风府,故必身热头疼,腰脊卒强,脉则尺寸俱浮。二三日阳明受病,其脉
起于鼻,络于目,故必鼻干目疼,身热而卧不宁。《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脉则
尺寸俱长。三四日少阳受病,其脉循胁通耳,故胁痛而耳聋,脉则尺寸俱弦,如脉不
沉细而带数,且犹恶风恶寒,见人藏身,引衣密隐,是为表症,未入于腑,但可取汗而
已。若四五日,尺寸俱沉细者,是太阴受病也。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必腹满而嗌
干,脾经壅而成热。五六日少阴受病,尺寸俱沉,其脉贯于肾,络于肺,故必口燥舌干
而渴,至此而热气渐深矣。六七日厥阴受病,尺寸俱缓,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必
烦满,舌卷囊缩而搐,此热气已尽聚于内,极深极重,阳热既极,阴气消亡,故必出头
露面,扬手掷足,掀衣气粗,口渴烦燥,如有便结等候,宜用大承气汤下之,以承领其
一线之阴,使阴气不尽,为阳所劫,因而得生者多矣。既有下多亡阴之大戒,复有急下
救阴之活法,故曰一二日可发表而散,三匹日宜和解而痊,五六日便实,方可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