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良 勿太过\x 子和之法,实症自不可废,然亦宜中病而即止;若太过,则元气随邪
气而俱散,挽无及矣。
\x四大家 声名噪\x 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张氏医通》之
考核不误。
\x必读书 错名号\x 李士材《医宗必读》四大家论,以张为张仲景,误也。仲景为医中之
圣,三子岂可与之并论。
\x明以后 须酌量\x 言医书充栋汗牛,可以博览之,以广见识,非谓诸家所着皆善本也。
\x详而备 王肯堂\x 金坛王宇泰,讳肯堂。着《证治准绳》,虽无所采择,亦医林之备考也。
\x薛氏按 说骑墙\x 明・薛己,号立斋,吴县人。着《薛氏医按》十六种,大抵以四君子
、六君子、逍遥散、归脾汤、六八味丸主治,语多骑墙。
\x士材说 守其常\x 李中梓,号士材,国朝人也。着《医宗必读》《士材三书》。虽曰浅
率,却是守常,初学人所不废也。
\x景岳出 着新方\x 明・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山阴人。着《类经质疑录》。全
书所用之方,不外新方八阵,其实不足以名方。古圣人明造化之机,探阴阳之本,制出一方
,非可以思议及者。若仅以熟地补阴,人参补阳,姜附祛寒,芩连除热,随拈几味,皆可名
方,何必定为某方乎?
\x石顽续 温补乡\x 张璐,字路玉,号石顽,国朝人。着《医通》,立论多本景岳,以温
补为主。
\x献可论 合二张\x 明・宁波赵献可,号养葵。着《医贯》。大旨重于命门,与张石顽、
张景岳之法相同。
\x诊脉法 濒湖昂\x 明・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着《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杂收诸说
,反乱《神农本经》之旨。卷末刻《脉学》颇佳,今医多宗之。
\x数子者 各一长\x 知其所长,择而从之。
\x揆诸古 亦荒唐\x 理不本于《内经》,法未熟乎仲景,纵有偶中,亦非不易矩 。
\x长沙室 尚彷徨\x 数子虽曰私淑长沙,升堂有人,而入室者少矣!
\x惟韵伯 能宪章\x 慈溪柯琴,字韵伯,国朝人。着《伤寒论注》、《论翼》,大有功于
仲景,而《内经》之旨,赖之以彰。
\x徐尤着 本喻昌\x 徐彬,号忠可;尤怡,号在泾。二公《金匮》之注,俱本喻嘉言。考
嘉言名昌,江西南昌人。崇祯中以选举入都,卒无所就。遂专务于医,着《尚论篇》,主张
太过,而《医门法律》颇能阐发《金匮》之秘旨。
\x大作者 推钱塘\x 张志聪,号隐庵;高世 ,号士宗。俱浙江钱塘人也。国朝康熙
间,二公同时学医,与时不合,遂闭门着书,以为传道之计。所注《内经》《本草经》《伤
寒论》《金匮》等书,各出手眼,以发前人所未发,为汉后第一书。今医畏其难,而不敢谈及。
\x取法上 得慈航\x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切不可以《医方集解》《本草备要》《医宗必
读》《万病回春》《本草纲目》《东医宝鉴》《冯氏锦囊》《景岳全书》《薛氏医按》等书
,为快捷方式也。今之医辈,于此书并未寓目,止取数十种庸陋之方,冀图幸中,更不足论也。



<目录>卷之一

<篇名>中风第二

属性:\x人百病 首中风\x 《内经》云∶风为百病之长也。昔医云∶中脏多滞九窍,有唇缓、失
音、耳聋、目瞀、鼻塞、便难之症;中腑多着四肢;中经则口眼 斜;中血脉则半身不遂。
\x骤然得 八方通\x 中风病骤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痰涌、掣搐、偏枯等症。八方者,谓
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也。
\x闭与脱 大不同\x 风善行而数变,其所以变者,亦因人之脏腑寒热为转移。其人脏腑素
有郁热,则风乘火势,火借风威,而风为热风矣。其人脏腑本属虚寒,则风水相遭,寒冰彻
骨,而风为寒风矣。热风多见闭症,宜疏通为先;寒风多见脱症,宜温补为急。
\x开邪闭 续命雄\x 小续命汤,风症之雄师也。根据六经见症加减治之,专主驱邪。闭者宜
开,或开其表,如续命汤是也;或开其里,如三化汤是也;或开其壅滞之痰,如稀涎散、涤痰汤是也。
\x固气脱 参附功\x 脱者宜固,参附汤固守肾气,术附汤固守脾气,耆附汤固守卫气,归
附汤固守营气。先固其气,次治其风。若三生饮一两加人参一两,则为标本并治之法。正虚邪盛,必遵此法。
\x顾其名 思其义\x 名之曰风,明言八方之风也;名之曰中,明言风自外入也。后人议论
穿凿,俱不可从。
\x若舍风 非其治\x 既名中风,则不可舍风而别治也。
\x火气痰 三子备\x 刘河间举五志过极,动火而卒中,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