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瘟疫第二十二

属性:\x伤寒病 极变迁\x 太阳主一身之表,司寒水之经。凡病自外来者,皆谓伤寒,非寒热之
变也。变迁者,或三阳、或三阴、或寒化、或热化,及转属、合并之异。
\x六经法 有真传\x 太阳寒水,其经主表,编中备发汗诸法。阳明燥金,其经主里,编中
备攻里诸法。少阳相火,其经居表里之界,所谓阳枢也,编中备和解诸法。太阴湿土,纯阴
而主寒,编中备温补诸法。少阴君火,标本寒热不同,所谓阴枢也,编中寒热二法并立。厥
阴风木,木中有火而主热,编中备清火诸法。虽太阳亦有里症,阳明亦有表症,太阴亦有热
症,厥阴亦有寒症,而提纲却不在此也。
\x头项病 太阳编\x 三阳俱主表,而太阳为表中之表也。论以头痛、项强、发热、恶寒为
提纲,有汗宜桂枝汤,无汗宜麻黄汤。
\x胃家实 阳明编\x 阳明为表中之里,主里实症,宜三承气汤。论以胃家实为提纲。又鼻
干、目痛、不眠为经病。若恶寒、头痛,为未离太阳。审其有汗、无汗,用桂枝、麻黄法。
无头痛、恶寒,但见壮热、自汗、口渴,为已离太阳,宜白虎汤。仲景提纲不以此者,凡解
表诸法求之太阳,攻里诸法求之阳明,立法之严也。
\x眩苦呕 少阳编\x 少阳居太阳阳明之界,谓之阳枢,寒热相杂。若寒热往来于外,为胸
胁满烦,宜大小柴胡汤。若寒热互搏于中,呕吐腹痛,宜黄连汤。痞满呕逆,宜半夏泻心汤
。拒格食不入,宜干姜黄连人参汤。若邪全入于胆府,下攻于脾为自利,宜黄芩汤。上逆于
胃,利又兼呕,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论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
\x吐利痛 太阴编\x 太阴湿土,为纯阴之脏,从寒化者多,从热化者少,此经主寒症而言
,宜理中汤、四逆汤为主,第原本为王叔和所乱耳。论以腹中满、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
温、腹时痛为提纲。
\x但欲寐 少阴编\x 少阴居太阴厥阴之界,谓之阴枢,有寒有热。论以脉微细、但欲寐为
提纲。寒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及白通汤、通脉四逆汤。热用猪苓汤、黄连鸡
子黄汤及大承气汤诸法。
\x吐蛔渴 厥阴编\x 厥阴,阴之尽也。阴尽阳生,且属风木,木中有火,主热症而言。论
以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提纲,乌梅丸主之。自
利下重饮水者,白头翁汤主之。凡一切宜发表法,备之太阳。一切宜攻里法,备之阳明。一
切宜和解法,备之少阳。一切宜温补法,备之太阴。一切宜寒凉法,备之厥阴。一切寒热兼
用法,备之少阴。此仲景《伤寒论》之六经与《内经・热病论》之六经不同也。
\x长沙论 叹高坚\x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x存津液 是真诠\x (存津液是全书宗旨,善读书者,读于无字处)如桂枝汤甘温以解肌养
液也;即麻黄汤直入皮毛,不加姜之辛热,枣之甘壅,从外治外,不伤营气,亦养液也;承
气汤急下之,不使邪火灼阴,亦养液也;即麻黄附子细辛汤用附子以固少阴之根,令津液内
守,不随汗涣,亦养液也;麻黄附子甘草汤以甘草易细辛,缓麻黄于中焦,取水谷之津而为
汗,毫不伤阴,更养液也。推之理中汤、五苓散,必啜粥饮。小柴胡汤、吴茱萸汤皆用人参
,何一而非养液之法乎?
\x汗吐下 温清悬\x 在表宜汗,在胸膈宜吐,在里宜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
\x补贵当 方而圆\x 虚则补之。合上为六法。曰方而圆者,言一部《伤寒论》全是活法。
\x规矩废 甚于今\x 自王叔和而后,注家多误。然亦是非参半,今则不知《伤寒论》为何
物,规矩尽废矣。
\x二陈尚 九味寻\x 人皆曰二陈汤为发汗平稳之剂,而不知茯苓之渗,半夏之涩,皆能留
邪生热,变成谵语、不便等症。人皆曰九味羌活汤视麻桂二汤较妥,而不知太阳病重,须防
侵入少阴。此方中有芩、地之苦寒,服之不汗,恐苦寒陷入少阴,变成脉沉细但欲寐之症;
服之得汗,恐苦寒戕伐肾阳,阳虚不能内固,变成遂漏不止之症。时医喜用此方,其亦知此
方之流弊,害人匪浅也。
\x香苏外 平胃临\x 香苏饮力量太薄,不能驱邪尽出,恐余邪之传变多端。平胃散为燥湿
消导之剂,仲景从无燥药发汗之法。且外邪未去,更无先攻其内法。
\x汗源涸 耗真阴\x 阴者,阳之家也。桂枝汤之芍药及啜粥,俱是滋阴以救汗源。麻黄汤
之用甘草与不啜粥,亦是保阴以救汗源。景岳误认其旨,每用归、地,贻害不少。
\x邪传变 病日深\x 治之得法,无不即愈。若逆症、坏症、过经不愈之症,皆误治所致也。
\x目击者 实痛心\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