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静之用,视惯用苦寒戕伐中土者颇别。然方方重用熟地,自数钱以及数两,古法荡然矣。且熟地之用滞,非胃所宜。(《经》
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其性湿,非脾所喜。彼盖取滋润以填补其精,而不知精生于谷,脾胃伤则谷少
久而不生其血,血少自不能化精,而虚劳日甚。况虚劳之人,必有痰嗽,亦最易感冒,若重用频用熟地,又佐之以参、
术,则风寒闭于皮毛而不出,痰火壅滞于胸膈而不清,药入病增,谓非人人之共见乎!予于此症,每力争治法,无如医
友及病家,心服薛氏、景岳诸法,以六味、八味、左归、右归、补中、逍遥、六君、四君、大补元煎之类,谓不寒不燥
之品,先入为主,至死不悔,亦斯民之厄也。戊申秋闱后,抑郁无聊,取《内经》、《金匮》等书,重加研究,参之平时
所目击之症,如何而愈,如何而剧而死,大有所悟。知虚痨之病,死于病者少,死于药者多。侃侃不阿,起立斋,景岳
于今日,当亦许为直友也。请略陈方治于下,以为耳食治虚痨者,脑后下一针。



<目录>卷一\虚痨续论

<篇名>脉法

属性:《要略》曰∶脉芤者为血虚,沉迟而小者为脱气,脉大而无力为阳虚,数而无力为阴虚
,脉大而芤为脱血,平人脉大为劳,虚极亦劳;脉微细者盗汗,寸弱而软为上虚,尺软涩为
下虚;尺软滑疾为血虚,两关沉细为胃虚。
《脉经》曰∶脉来软者为虚,缓者为虚,微弱者为虚,弦者为中虚,细而微小者,气血俱虚。
景岳脉法可取之句,无论浮沉大小,但渐缓则渐有生意,若弦甚者,病必甚;数甚
者,病必危;若以弦细而再加紧数,则百无一生矣。



<目录>卷一\虚痨续论

<篇名>方治

属性:\x六味地黄丸\x
此方大旨,补水以制相火。
先祖选严公曰∶补水以制相火,为相火有余而言也。若命门真火不足,不能蒸化脾胃,
若服六味丸,则湿痰愈多,宜八味丸常服。
虚痨之由,多由于吐血与咳嗽。夫吐血咳嗽,岂尽致劳,治之不得法,斯劳根于此,锄
之不能去矣。吐血起于骤然,是多风寒失汗,逼而上越为大吐。一吐即止者,不必治之。
(汗即血,血即汗,夹汗而见血,风寒从血解也。宜静养,勿药可愈。)不止者,用麻黄人
参芍药汤治之。若脉细而沉迟,按之无力,乃直中寒症,败其元阳,阳虚阴必走,故为大吐
,(或大衄)四肢微厥,宜理中汤,加当归、木香治之,或镇阴煎降之。此一定之法也。又有素
性偏阳,外受酷暑,内伤椒姜爆炙而致血者,宜白虎汤、三黄解毒汤之类。鼎下抽薪,而水
无沸腾之患。又法以地黄汁半升煎三沸,入生大黄末一寸匕,调和,空腹服之,日三服,即
瘥,此秘法也。今人一见吐血症,即用六味加黑栀、藕节、白茅根、血余炭、阿胶之类,姑
息养奸,必变咳嗽而成痨。
凡咳嗽初起,多因风寒。《经》云∶皮毛者,肺之合也。予每见今人患此症,不知解肌,遽
投六味。(若加麦冬五味之类为祸更烈。)是闭门逐寇也,必变成痨。
\x崔氏八味丸\x
(此方在仲景之前,仲景收入《金匮要略》中,故名金匮肾气丸) 大旨温
肾脏,逐水邪。
此方《金匮要略》凡五见∶一见于第五篇,云,治香港脚上入小腹不仁;再见于第六篇,云
,治虚劳腰痛,小便不利;三见于第十二篇,云,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肾气丸主之
;四见于第十三篇,云治男子消渴,小便及多,饮一斗,小便亦一斗;五见于第二十二篇,云
,治妇人转胞不得溺,但利小便则愈。
观此五条,皆泻少腹膀胱之疾为多。盖肾者,水脏也。凡水病皆归之,故用茯苓、泽泻
、山药利水之药。水过利而肾虚恶燥,故又用熟地、萸肉、丹皮等滋敛之药。又水为寒邪,
故用附子、肉桂等助阳通痹之药,相济而相成,总以通肾利小便为主,此八味丸之正义也
。薛氏、赵氏借用之,以为补火,亦不甚切当。若小便多者大忌之。
\x小建中汤\x
本文云∶虚痨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喻嘉言曰∶急建其中气,俾饮食增而津液旺,以至充血生精,而复其真阴之不足。但用
稼穑作甘之本味,而酸辛咸苦,在所不用,舍此别无良法也。
\x黄 建中汤\x
即前方加黄 一两半。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
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千金》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复常,若四肢沉重,骨肉酸疼,吸吸少气,
行动喘之,胸气满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胁满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