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也。
脾胃虽能化物。而其所以化物者。实是下焦水火二气。命门火衰。釜底无薪。其何能熟。古方理中汤
八味地黄丸。皆知补火以生土也。至若水亏不能化物者。诸书毫未之及。肾司五液。入脾为涎。肾家阴虚有火。津
液不足。脾土干燥。健运何施。予用归芍门冬。加入楂曲等药。无不应也。然脾胃虽为要物。而先天命门。又为
一身之至宝。节房欲。慎劳苦。戒远行。其亦保养先天之一法欤。
\x滋阴健脾丸\x
人参(二两) 麦冬(三两) 五味(一两) 白术(三两) 白茯(二两)
甘草(一两) 山药(三两) 石斛(一两) 陈皮(一两) 山楂(三两)
古方健脾丸。乃纯阳之品。脾虚有寒者宜之。若中宫有火。不能化物者。此
方极妙。
\x益气健脾汤\x
人参 白术 白茯 甘草 陈皮 半夏 山楂 神曲 苡仁 泽泻
正气虚。饮食少。当以补药为君。消食为佐。若饮食多者。又以消食为君。补
药为佐也。症非泄泻下痢。宜加当归。气虚甚者。加黄 炮姜。滞重者加浓朴。
\x养血健脾汤\x
当归 白芍 麦冬 山楂 神曲 陈皮 泽泻 白茯 苡仁 桔梗
滞重加浓朴。
(添加)\x戊癸汤\x
破故纸 人参 茯苓 鸡内金 生姜 菟丝子 白术 甘草 沙苑子 大枣
(添加)\x消食健脾丸\x
枳实 白术 山楂 人参 神曲 鸡内金 麦芽 连翘



<目录>卷上

<篇名>伤风

属性:风为阳邪。只伤三肠。不传三阴。由太阳而阳明。由阳明而少阳。亦有首尾
只在一经者。非若伤寒之传三阴也。肺为华盖。内通膀胱。而为气之主。所以太阳伤风。则肺亦咳。凡浑身酸痛。咽
干眼胀。或鼻之两旁迎香穴痛。不必咳嗽。汗出然后为风也。治分有汗无汗。无汗为感冒。有汗为伤风。伤风
之脉。浮细而缓。或前小后大。人身之中有卫气。有荣气。荣深而卫浅。风但伤卫。所以不可发表。发之则汗多亡阳。
或津液亏损。变生坏症。宜用参苏饮。微解其肌。仲景用稀粥以助汗者。因解肌之药不能达表。故与粥以助
之。若腹中有滞。此法又不宜用矣。解散之后。身热咳嗽者。此中伏有妙义。经云。外邪之入必与内邪相合。伤风之人。
平日有痰有火。火熏皮毛。腠理不密。风从火势。火借风威。互相鼓煽。不去其痰。屡痊屡发无有已也。此痰
伏于肺胃之间。胶粘固结。非半夏可除。宜用苏杏二陈汤。内有杏仁油以润之。金沸咸以软之。庶几痰消而火降也。如
耳中气闭。咳嗽口苦。邪传少阳胆经。宜用柴陈汤。亦加杏仁金沸之类。不可过用发散也。三阳既尽。咳
嗽宜愈。每见伤风久嗽不止者。其故何耶。真阴素虚。咳久伤气。肺叶不收。不治多成痨怯。宜用加味地黄汤。
敛而降之。若脉来细缓无力。或洪大无力者。中气大虚。土不生金。宜用加减补中汤。固其元气。曾见伤风气虚。随
治随作。后至气脱而死。病症虽小。亦可畏也。
伤风汗多者。卫气不固。风邪袭入荣中。以致四肢微冷。冷汗多出。脉来沉细如丝。宜用桂枝芍药汤。倍加黄
。若脉来洪大无力。身热汗出者。元气犹未大伤。但用桂枝汤可也。
伤风面肿者。咳嗽气急。脉多沉弦。风邪从呼吸而入。客于肺管。肺叶胀大不收。失其降下之令。气逆于头
面而为肿也。甚则上身俱肿。医者不识。呼为水肿。误人多矣。宜用芎苏散散之。咳血者。宜用茯苓补心汤治之(
肺逆失降而为肤肿且肺主皮毛故也岂可误为水哉)
无汗伤风者谓之感冒。因有咳嗽邪气。留连三阳。不传三阴。所以较伤寒为轻也。但当禁其饮食。与伤风不同。
宜用药芎散。或人参败毒散治之。其中在经在腑。悉从伤寒调治。无二法也。
\x参苏饮\x
陈皮 半夏 白茯 甘草 桔梗 枳壳 前胡 木香 紫苏 葛根 人参
风盛则气壅。气壅故痰聚。是方多用顺气之品。可见伤风以利气为第一
义矣。医者须识此意。咳嗽声哑者。宜加黄芩。(按黄芩宜用枯者取轻清之义原本未分晰特重订正)
\x苏杏二陈汤\x
陈皮 半夏 白茯 甘草 枳壳 桔梗 紫苏 杏仁 金沸草 桑皮
此方顺气化痰。于理是矣。而又用紫苏者。以其余邪未尽也。胸不宽加浓朴。
(按方中金沸草宜绢包不尔有毛射入肺而咳甚矣)
\x加味柴陈汤\x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陈皮 白茯 枳壳 杏仁 金沸草
\x加味地黄汤\x
熟地 山药 白茯 山萸 丹皮 泽泻 麦冬 五味 乌梅
\x加减益气汤\x
人参 白术 甘草 黄 当归 陈皮 麦冬 五味子
\x桂枝汤\x
桂枝(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