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
大热伤气,养生家谓此时纵酒恣色,令人内肾腐烂,至秋方凝,甚则化水而死。
预防不独羡香薷。
时常御暑,体实者,香薷散、益元散,虚者忌用。盖脾虚者,不必因暑劳役,及
乘凉致病,每遇春末夏初,头疼脚软,食少体热,名注夏病,宜补中益气汤去升、柴加黄柏
、芍药五味子、麦门冬;有痰,加半夏、姜汁,实三伏却暑之圣药也。如气衰精神不足,烦渴懒食
者,生脉散、诱行丸。通用谢传万病无忧散。



<目录>外集・卷四\杂病提纲

<篇名>外感

属性:湿气觉来分内外,
风寒暴暑伤人便觉,湿气熏袭人多不觉。有自外入者,长夏郁热,山泽蒸气,冒
雨行湿,汗透沾衣,多腰脚肿痛。有自内得者,生冷酒面滞脾,生湿郁热,多肚腹肿胀。西
北人多内湿,东南人多外湿。
内外又分上下中。
湿在上宜微汗,在中、下宜利二便或升提。
初入身沉(重)多困倦,
或肢节痛,或一身尽痛,甚则湿聚为痰,昏不知人,为直视,为郑声。
上熏喘咳(茯苓汤)目如蒙。
首位高气清,湿熏则如有物以蒙之也,单苍术膏妙。
着脾(浮黄)肿胀(满或脐下硬,退黄丸)大便泄,
术附汤、三白汤、渗湿汤。
着肾脚腰小便浓。
湿,下先受之,故腰脚挛痛,独活寄生汤、当归拈痛汤、肾着汤、
青娥丸。
治外微汗通经络,
微汗,防己黄 汤,或羌活胜湿汤;无汗者,五苓散加苍术;通经络,神仙飞步
丹、乳香黑虎丹。
治内渗(小便)利(大便)为妙工。
渗剂,五苓散。黄,加茵陈一倍;身痛,加羌活一倍。湿盛膨胀者,又当以车前
、木通、葶苈利水行气为君,而以参、术、茯苓为佐;或以二术为君,而以利水药为佐。湿
郁肢胀,或遍身浮肿者,皆自内而出也,量虚实利之,不敢利者,退黄丸妙。
四气相兼(兼中兼感)湿热甚,
除湿汤。兼风,合桂枝汤,或古防风汤、败毒散;兼寒,合五积散,或古姜附汤
;兼暑,合五苓散。大抵百病兼风,则必恶风、有汗、眩晕;兼寒则必恶寒无汗或挛痛;兼暑则
必面垢烦渴;兼湿则必肿满沉倦。四气互相兼并,唯寒湿、湿热为病,湿热尤多。以尿赤有渴为湿
热,多黑瘦膏粱之人;以便清不渴为寒湿,多肥白淡食之人。昔有专用五积治寒湿,防风通
圣散治湿热,宜哉!
清热燥湿兼补中。
此治湿热法也。凡内伤劳役、七情、饮食,以治脾亏火动,肺金受
伤,则木旺侵
脾,令饮食不化,郁为痰积,甚则腹胀浮肿。实者下之;虚者补脾利湿消导,兼以清热,清
燥汤是也。湿胜筋痿,热胜筋缩者,尤宜。
通用(内外湿热)燥脾并升散,
燥脾枳术丸、大安丸、单苍术丸、升阳除湿汤。通用二陈汤,或平胃散加桑白皮
为主。湿在上焦,加羌活、苍术微汗;有热,加黄芩。中焦湿,加猪苓、泽泻渗利;热,加
黄连。下焦湿,加升麻、防风升提;热,加防己、黄柏、龙胆草。肥人多湿,加苍术、滑石;瘦人多
热,加芩、芍。沉困,加参、术,又四制苍柏丸,三精丸。
实者大便方可攻。
元气实而湿热甚者,导水丸或除湿丹、舟车丸。



<目录>外集・卷四\杂病提纲

<篇名>外感

属性:燥有内外属阳。
明外因时值阳明燥令,久晴不雨,黄埃蔽空,令人狂惑,皮肤干枯屑起。内因七情
火燥,或大便不利亡津,或金石燥血,或房劳竭精,或饥饱劳逸损胃,或炙爆酒
酱浓味,皆能偏助火邪,消烁血液。
总来金被火相刑;
六气,风、热、火属阳,寒、燥、湿属阴。但燥虽属秋阴,而反同风热火化。盖
火盛则金被热伤,木无以制而生风,风胜湿,热耗津。入肝则筋脉劲强、紧急口噤,发为风
痫,或手足瘫痪偏枯,或十指反而莫能搔痒,或为雀目内障;入心则昏冒僵仆,语言謇涩;
入脾则隔满不食,或善饥而瘦,或伤积变为水肿腹胀;入肺则毛焦干疥、
郁咳嗽;入肾则津液竭而烦渴,及骨蒸秘结。总皆肺金所主,阳明
与肺为表里也。
皴劲渴秘虽风热,表里俱宜润卫荣。
表病皮肤皴揭。四物汤去川芎,合生脉散加知、柏、天花粉,或单天门冬膏。如
筋挛不能运动者,大秦艽汤。里病消渴,活血润燥,生津饮。燥结,因肝木自旺,或肺风入
大肠者,曰风燥,搜风顺气丸。因脏腑积热,或久病郁热者,曰热燥,四顺清凉饮、当归龙
荟丸。因脾胃伏火,便闭不食者,曰血燥,四物汤加大黄、桃仁,或为丸服;大便偏秘者,
导滞通幽汤;小便偏秘者,导气除燥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