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睛,欲观东边则见西畔,若振掉头脑,则睛方转,此肝受惊风,宜牛
黄丸。又小儿眼泡患斑疮,热气冲透睛中,疼痛泪出,翳如银片,肿涩难开,宜柴胡散、神
医散。又小儿睑中初生如麻仁,目渐如豆,悬垂睑内,乃风热攻脾,宜五退散加减。又小儿
疳眼,初起涩痒,久生疮翳肿痛,乃肝风所冲,或痢后虚热上攻者,俱忌点,宜还睛散。
痘疮眼,详疹痘。小儿不治证∶胎中受风,五脏不和,呕吐黄汁,两眼青盲不明;及初生
视物近看,转睛不快,至四五岁,瞳人结白,昏蒙不见。
暴赤肿痛涩且痒,
或饮食积热;或天行赤目,长幼相似;或伤寒后余热,以致血热痰壅,则目暴赤
肿。痛为热,痒为风,涩为毒,不可概用凉药,因成内障;亦不可误用温药助热,致令昏
涩眵泪, 肉攀睛等状,是成外障,决明散主之。又有睡觉目赤肿,良久无事者,血复散于
四肢也。宜地黄粥。又或读书、针刺过度而痛者,名曰肝劳,但须闭目调护。又中恶祟,卒
痛如针刺,或如火灸,及太阳穴痛,早轻夜重,宜决明散。
翳膜眵昏总是表;
暴赤后,热流肺经,轻则朦胧而已,稍重则生云膜。如黄膜从下生,而上冲黑睛
,痛涩难开,乃脾受风食毒,可治;如赤膜从上生,下遮覆黑睛,名垂帘膜,乃客热上冲也
,难治。又重则生翳障,状如珍珠、碎米,红色自下而上者易治;状如梅花叶,白绿自上而
下者难治。治法宜先去翳,而后清热,若先去热,则翳难去。眵泪热而交流两睑赤者,属肝
热之甚,或冲风泪出,由热甚而水化制之也。又肺受风寒,遇风冷则流泪尤甚者,白僵蚕散

风泪不止,食后吞当归龙荟丸数粒。目昏者,热郁也。甚则平白日无所见,故伤寒病热极,
则目盲而不识人。目微昏者,至近则转,难辨物,或如隔帘视,或视如蝇翅,或见黑花,皆
目之玄府闭密,而致荣卫精神不能升降故也。若患风疹者,必多眼暗,攻其风则暗自去。
抑论脾家受毒,则眼白亦肿;神劳,则眼睛亦痛;心热,则血灌瞳人;伤风,则泪亦出;虚
烦,则眼亦昏;劳力,则 亦赤;生痰,乃风热侵肺;黄,乃酒伤于脾,最宜活变。
里虚昏昧最羞明,
上虚,属肝虚,必头晕目眩耳聋;下虚,属肾虚,必眼花睛痛耳鸣。昏花者,伤
气;昏暗者,伤血。热证亦有羞明怕日,但内虚全不敢近阳光。
内障黑花瞳散杳。
内障昏蒙,外无翳膜,因脑脂下凝,乌珠转白,或如金色,或绿豆色,或如云烟
,或见五色,治比外障更难。如脑脂凝结瞳人反背者,不治。黑花者,肾虚也;五色花,为
肾虚客热;青花,胆虚;红花,火盛。散杳者,瞳人散大,视物杳冥。
近视阴虚远视阳,
能近视不能远视者,看一成二,属肝肾虚,宜肾气丸、地芝丸,或加降火之剂。
能远视不能近视者,属心虚,宜定心丸。
泪冷睛疼多缥缈;
有肝虚客热,迎风冷泪者,归葵汤、古木贼散。睛疼有火者,滋肾丸;无火者,
杞苓丸。
外因风热湿挟痰,
外因,风则胞白,两眼拘急,牵引 斜,
痒而青泪。肝风毒,菊花散;肾风毒,白蒺藜散、明目流气饮、拨云散、白僵蚕散、防风一
字散、犀角饮选用。热则珠突胞硬,肿红刺痛,洗肝散、洗心散、还睛散、通肝散、泻肝
散、决明散、羚羊角散、蔓荆散、加味荆黄散、泻青丸、凉胆丸、坠翳丸选用。湿则食减身
倦,地气冒明,如云雾掩日,或忽然不见,或略见不明,宜盐术散、单苍术膏。湿热甚者,
神芎丸。暴寒则目瞒不明,皆热所为也,人参败毒散。疼者,升麻葛根汤。历考眼科,无寒
而有虚,岂寒泣血而不上攻耶?挟痰者,则痛甚,宜小省风汤、南星丸。
内伤气血精神少。
内伤七情,气壅朦胧,胞肿而软,酸涩微赤,木香流气饮,加川芎、蒺藜。风与

搏,痒涩浑多泪者,羌活石膏散。因过思劳神,大志丸、育神夜光丸;因惊恐者,定心丸;
因怒者,当归龙荟丸。内伤饮食劳倦,损陷胃气,火盛血脉沸腾,益气聪明汤、磁砂丸、还
睛丸。气弱甚者,单人参膏、补中益气汤。如脾胃热兼有宿食者,秦艽、大黄为末,砂糖调
服利之。脾胃湿伤,内外障者,椒目丸、盐术散。伤热酒,胃气污浊,血死目盲者,苏木煎
汤调人参末;连鼻与手掌紫黑者,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苏木煎汤调人参末服。内伤色欲

肾气虚者,补肾丸;肾精虚者,益阴肾气丸;肝血虚者,养肝丸、生熟地黄丸;肝肾虚者,
驻景丸。抑论五脏六腑精华,皆禀于脾,注于目,故理脾胃则气上升,而神清也。又肝之系
,虽总于目,而照彻光彩,实肾精、心神所主,故补精气安神者,乃治眼之本也。
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