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肺、肾,实而不满,
可下之而已。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胆、胃、三焦、膀胱、大肠、小肠,满而不
实,可吐之而已。地之湿气感,则害人肌肤,从外而入,可汗而已。



<目录>卷之上

<篇名>六、四因之病

属性:注云∶外有风寒暑湿,天之四令,无形者也;内有饥饱劳逸,亦人之四令,有形者也。
一者,始因气动而内有所成者,谓积聚 瘕,瘤气、瘿气、结核,(狂瞀)癫痫。
二者,始因气动而外有所成者,谓痈肿疮疡,疥癞疽痔,掉〔 〕浮肿,目赤
〔胗〕(者 ), 肿痛痒。
三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内者,谓留饮癖食,饥饱劳逸,宿食霍乱,悲恐喜
怒,想慕忧结。
四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者,谓瘴气魅贼,虫蛇蛊毒,〔蜚〕尸鬼击,〔冲
薄〕坠堕,风寒暑湿,〔斫〕射刺割等。



<目录>卷之上

<篇名>七、五郁之病

属性:(注云∶五运之法也。)
木郁之病,肝酸〔木风〕。
注云∶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四肢)两胁,(咽鬲)不通,饮食不下,甚则耳
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筋骨强直而不用,卒倒而无所知也。经曰∶木郁则达
之,谓吐令其调达也。
火郁之病,心苦火暑。
注云∶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面首〕四肢,〔 胪胀〕,疡痱
呕逆,螈 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
心热,甚至瞀闷懊 ,善暴死。经曰∶火郁发之,谓汗令其发散也。
土郁之病,脾甘〔土湿〕。
注曰∶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便),甚则心痛胁 ,呕(吐)霍
乱,饮发注下,〔 〕肿身重,则脾热之生也。经曰∶土郁夺之,谓下〔之令〕
无壅滞也。
金郁之病,肺辛〔金燥〕。
注云∶故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
嗌干面尘色〔恶〕,乃金胜木而病也。经曰∶金郁泄之,解表利小便也。
水郁之病,肾咸〔水寒〕。
注云∶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
痞坚腹满,阴乘阳也。经曰∶水郁〔折〕之,谓抑之制其冲逆也。
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
化收藏之〕理也,失常则天地四〔塞〕也。



<目录>卷之上

<篇名>八、六气主治要法

属性:大寒丑上,初之气,自大寒至春分,厥阴风木之位,一阳用事,其气
微。故曰少阳得甲子元头,常以大寒初交之气,分以六周甲子,以应六气
下。十二月、正月、二月少阳,三阴三阳亦同。
注云∶初之气为病,多发咳嗽,风痰,风厥,涎潮,痹塞口 ,半身不遂,失音,
风〔癫〕,风中妇人,胃中留饮,脐腹微痛,呕逆恶心,旋运惊悸,〔阳狂〕心风,
搐搦颤掉。初之〔气〕根据《内经》在上者宜吐,在下者宜下。
春分卯上,二之气,春分至小满,少阴君火之位,阳气〔动〕清明之
间,有阳明之位也。
注云∶二之气为病,多发风湿风热。经曰∶风伤于阳,湿伤于阴,微则头痛身
热,发作风湿之候,风伤于血也,湿伤于胃气也。是以风湿为病,阴阳俱虚,而脉
浮,汗出,身重,眠多鼻息,语言难出。以上二证,不宜热药,下之必死。二之气
病,宜以桂枝麻黄汤发汗而已。
小满以上,三之气,小满至大暑,少阳相火之位,阳〔气〕发万物俱
盛,故云太阳旺。其脉洪大而长,天气并万物人脉盛。
注云∶三之气为病,〔多发热〕,皆传足经者多矣,太阳、阳明、少阳、太阴、
厥阴、少阴。太阳者,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背强。阳明者,肌痛目痛,鼻干不得
卧。少阳胸胁痛,耳聋,口苦,寒热往来而呕。此三阳属热。太阴者,腹满咽干,手足
自温,自利不渴,或腹满时痛。少阴,口燥舌干而渴。厥阴〔烦〕满,舌卷囊缩,
喘热闷乱,四肢厥冷,爪甲青色。三之气病,宜下清上凉〔及〕温养,不宜用巴豆
热药下之。
大暑未上,四之气,大暑至秋分,太阴湿土之位,阳气发散之后,阴已
用事,故曰太阴旺,此三阴三阳,与天气标本阴阳异矣。脉缓大而长,燥金
旺;紧细短涩,以万物干燥,明可见矣。
注云∶四之气为病,多发暑气,头痛身热,发渴,不宜作热病治(宜)以白虎汤,
得此病不传染,次发脾泄,胃泄,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泄,霍乱吐泻,〔白利〕及
赤白相杂,米谷不消,肠鸣切痛,面浮足肿,目黄口干,胀满气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