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苦,《经》云∶“酸苦涌泄为阴”,俾
寒湿之气,得大气之药,从微汗而解之,解之而不能尽者,更从大便以泄之,战则必胜之意
也。其服于鸡鸣时奈何;一取其腹空,则药力专行,一取其阳盛,则阳药得气也。其必冷服
奈何,以湿为阴邪,冷汁亦为阴属,以阴从阴,混为一家,先诱之而后攻之也。
\x肾气丸\x(见下痰饮
\x四物汤\x(见妇人症



<目录>卷五

<篇名>暑证

属性:\x天水散\x(又名六一散。加朱砂一钱名益元散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共研末,以灯芯汤下三钱。
\x白虎汤\x(见上瘟疫
\x香薷饮\x
香薷(三钱) 浓朴(二钱) 扁豆(三钱
水煎服。
前方加黄连,名黄连香薷饮,治中暑热盛,口渴心烦;前方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饮
;再加木瓜、橘皮、人参、黄 、白术名十味香薷饮。
\x大蒜新汲水方\x(《种福堂》) 治中暑法。
用大蒜(一把)同新黄土研烂,以新汲水和之,滤去滓,灌入即活。凡中暑伤暑,不可便与
冷物,俟稍苏,方可投冷物,则中气运动无患也。
\x田中干泥圈脐方\x(《种福堂》) 治中暑昏眩,烦闷欲绝,急救法。
取田中干泥做一圈,堆在病患肚上,使少壮人撒尿于泥圈肚脐中,片时即得生苏矣。后
不可饮冷汤,须进温米汤。
\x理中汤 通脉四逆汤 五苓散\x(俱见《伤寒论》



<目录>卷五

<篇名>湿症

属性:\x二术二陈汤\x 治诸湿及痰饮。
白术(三钱) 苍术(二钱) 茯苓 半夏(各二钱) 陈皮 炙草(各一钱
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



<目录>卷五

<篇名>肿症

属性:\x五皮饮\x 治一切气肿水肿。
茯苓皮 大腹皮 桑白皮 陈皮(各一钱半) 生姜皮(七分
水煎服。
此药以皮治皮,不动脏腑,勿以平易而忽之。
\x四君子汤\x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炙草(一钱
加生姜、大枣煎服。
\x小青龙汤 真武汤\x(俱见《伤寒》
导水茯苓汤 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如烂瓜之状,按而塌陷,胸腹喘满,不能转侧
安睡,饮食不下,小便秘涩,溺出如割,或如豆汁而绝少,服喘嗽气逆诸药不效者,用此即
渐利而愈。
泽泻 赤茯苓 麦冬 白术(各三两) 桑白皮 紫苏 槟榔 木瓜(各一两) 大腹皮 陈皮
砂仁 木香(各七钱五分
每服一、二两,水二杯,灯草三十根,煎八分,食远服。病重者可用五两浓煎,五更服

\x麻黄甘草汤\x(《金匮》
麻黄(三钱) 甘草(一钱
水二杯,先煮麻黄至一杯半,去滓,入甘草,煎八分服。
此方上宣肺气,中助土气,外行水气,其功居于济生肾气丸之上。且肿症与伤寒症不同
,伤寒症恐过汗亡阳,肿症以汗愈多而愈妙。水从汗泄,时医谓须“开鬼门”,并无亡阳之
说。
\x麻黄附子甘草汤\x 即前方加附子一钱五分。
此与《伤寒论》之分数略异,即以温经散寒之法,变为温经利水之方。
\x济生肾气丸\x 治水肿,小便短少,气喘者。
熟地(四两) 茯苓(三两) 山茱萸 怀山药 丹皮 泽泻 牛膝 车前子 肉桂(各一两) 附
子(五钱,泡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灯草汤送下三钱,一日两服。
\x神仙九气汤\x(神仙,言药之灵验也。九气,怒、喜、悲、恐、寒、暑、惊、劳、思是也。
《经》曰∶怒则风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暑则气泄,劳则气耗,
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故云然。)
姜黄 香附(炒
上各为细末,每服五、六钱,空心淡盐汤调服。愚治肤胀,用温酒下。
壶隐子曰∶不佞用之以治肤胀,其效如神。



<目录>卷五\肿症

<篇名>头痛

属性:\x逍遥散\x 治一切郁病,寒热往来,及头痛,妇人经水不调。
柴胡 当归 芍药 白术 茯苓(各一钱半) 炙草(八方) 薄荷(五分
水煎服。
\x当归补血汤\x 治血虚发热如神(《经》云∶脉虚则血虚,血虚则发热,症象白虎,惟脉不
长实。
炙 (一两) 当归(三钱
水煎服。
尤氏《金匮翼》有生地黄五钱,甘草一钱(按∶尤氏《金匮翼》此方,各书未载,徐炳南
此时声名藉藉,其订刻此书,谅亦不肯阿好。
\x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