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干为之末,沸汤点服。故知久坐不可伏
向一边,时或运转,亦消息之法。”
二陈加黄芩、连翘、山栀、桔梗、薄荷汤(清
\x王节斋化痰丸\x(润) 治郁痰老痰稠粘,难于咯唾。
天门冬 酒芩 栝蒌仁 橘红 海石粉(各一两半) 香附(盐水炒) 芒硝 桔梗 连翘
(各五钱) 青黛(二钱
炼蜜入生姜汁少许和丸,细嚼一丸,清汤下。



<目录>卷五\肿症

<篇名>痢疾

属性:\x芍药汤\x 治赤白痢,里急后重(初起三日内用之。
芍药(三钱) 当归 黄芩 黄连 枳壳 槟榔 甘草(各一钱) 木香 肉桂(各五分
水煎服,或以肉桂换干姜。此时医通用之方,大意以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颇为合法。然肉桂宜换干姜,痢初起宜加大黄。
\x真人养脏汤\x 治泻痢久病,脱肛,完谷不化等症。
诃子(煨,一钱五分) 罂粟壳(蜜炙,三钱) 肉豆蔻(煨,五分) 当归 白术(炒) 酒白芍(各
六分) 木香(二钱四分) 肉桂(八分,去皮) 生甘草(一钱八分
水煎服。
脏寒甚,加附子一钱五分。此方妙在木香之多,则涩而不郁。
\x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葛根(四钱) 黄芩 黄连(各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水三杯,先煮葛根至一杯半,吹去沫,入诸药煎七分服,日二服,夜一服。此方治伤寒
协热下利而喘者,借用治下痢及热泻如神。
\x理中汤\x(见心腹痛
\x香连丸
黄连(六两) 木香(一两
上二味共为末,水泛为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钱,米汤送下。
\x桃花汤\x 治少阴下利。
赤石脂(一两六钱,留六钱研末) 干姜(一钱) 粳米(五钱
作一服,水煎,调入石脂末服,日夜作三服。病在肾,肾为先天之本,天惟石可以补之
,仲景此方独具女娲手段。
\x当归四逆汤\x(见腹痛) \x仓廪汤\x(即人参败毒散加陈米三钱。见瘟疫) \x小柴胡汤\x(见疟疾) \x大承
气汤\x(奇恒并用
\x羊脂煎\x(《千金》) 治久痢不瘥。
羊脂(一棋子大) 白蜡(二棋子大) 黄连(末,一升,酢(取稠,) 蜜(炙,七合煎取五合) 乌梅肉
(二两) 乱发灰(洗去垢腻,烧末一升
上七味,合纳沙锅中,汤上煎之,搅可丸饮用,如桐子大,三十丸,日三,棋子大小如
方寸匕。张石顽曰∶羊脂性滑利人,《千金》用治久痢不瘥,专取滑利以通虚中留滞也。其
后且有羊脂阿胶蜜蜡黍米作粥方,深得炎帝《本经》补中寓泻之意。



<目录>卷五\肿症

<篇名>泄泻

属性:\x胃苓汤\x 治诸泻及腹痛肿胀等证。
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 桂枝 苍术 浓朴 陈皮(各一钱五分) 炙草(八分
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x四神丸\x 治五更至天明腹痛而泻,有定候,名脾肾泻。又通治久泻。
补骨脂(四两,酒炒) 肉豆蔻(面煨,去油) 五味子(各二两) 吴茱萸(汤泡,一两
以大枣八十一粒,生姜四两,同煮烂,去皮核,和为丸,如梧子大,临睡以米汤送下四
钱。去肉豆蔻加人参、茯苓、干姜、附子、罂粟壳,以米汤泛丸更效。
\x圣济附子丸\x 治洞泄寒中,注下水谷,或痢赤白,食已即出,食物不消。
黄连 乌梅肉(各三两) 干姜 附子(炮,各一两五钱
炼蜜丸,每服三钱,米汤下,日二服。
按∶原注云∶“春伤于风,邪气流连,至夏发为飧泄,至长夏发为洞泄,阴生于午,至
未为甚,长夏之时,脾土当旺,脾为阴中之至阴,故阴气盛,阴气既盛,则生内寒而洞泄矣
。”
\x千金温脾汤\x 治积久热痢赤白。
大黄(四钱) 人参 甘草(各二钱) 熟附子(一钱) 炮干姜(二钱
水煎温服。
冷痢去甘草,加桂心三钱,倍人参、姜、附,减大黄一钱。
《灵枢》云∶“中热消脾,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热,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
,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胀,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张石顽注云∶世医治病,但知热以寒治,寒以热治,外此总不讲也。设病中热消脾,而
见悬心善饥,洵为热症无疑,然必审其脐以上皮热,方是胃中热气蕴隆。若出黄如糜,不但
胃中有热,而肠中亦为热邪奔迫可知。倘脐以下皮寒,而见腹胀,有似乎实热固结,实为胃
中虚寒之候,或见肠鸣飧泄,非特胃有寒,且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