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曰∶动阴血与鼻衄,何以别之?答曰∶动阴血者,乃传经里证,热
极而反发厥,医家误认为寒,投以干姜、附子,以火济火,迫血妄行,或从耳、目、口、鼻
涌出,名曰动阴血,又谓下厥上竭,为难治。与鼻衄症,天渊相隔矣。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便脓血

属性:便脓血者,热迫血而下行也,此传经热邪所致也,法当清之。若瘀血凝聚,少腹痛,拒
按,小便自利者,下之。然亦有阴寒为病,下利脓血者,此下焦虚寒,肠胃不固,譬如天寒
地冻,水凝成冰,非温剂不化,附子理中汤加归、芍主之。斯二者,一为血热,一为血寒,
临证时不可不辨。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蓄血

属性:蓄血者,瘀血蓄于下焦也。仲景云∶太阳证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此
表证甫除,瘀积始聚,为蓄血之轻者,故用前方。若表邪已尽,里热既深,乃蓄血之重者,
则用抵当汤攻之。但蓄血证与溺涩、燥粪证,相似而不同,宜分别施治。凡伤寒少腹胀满,
按之不痛,小便不利者,为溺涩也。若按之绕脐硬痛,小便短涩,大便不通者,此有燥屎也
若按之少腹硬痛,小便自利,或大便黑色,喜忘,如狂者,为蓄血也。此辨证之大法也。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桃核承气汤

属性:桃仁(十个) 大黄(二钱五分) 芒硝(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桂枝(五分)
水煎服。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抵当汤

属性:水蛭 虻虫(去翅,各十枚) 桃仁(十枚) 大黄(五钱)
水煎服。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动阴血

属性:伤寒传经热症,渐至手足厥冷,是为热极而反见厥,所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是也
医者不识,误投热药,以火济火,迫血妄行,其血或从耳目,或从目鼻,一拥而出,名曰
动阴血,又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大抵伤寒初起,即发厥者、寒厥也;初起发热燥渴,渐次
而厥者,热厥也。寒厥者,必下利清谷,口鼻气冷,口舌常润,脉沉迟。热厥者,必便闭谵
语,或下利肠垢,口渴唇焦,或舌黑而燥,脉滑数。寒热之际,朗然明白,则无动阴血之祸
矣。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鼻鼾鼻鸣

属性:鼻鼾者,鼻中发声,如鼾睡也,此为风热壅闭。鼻鸣者,鼻气不清,言响如从瓮中出也
多属风寒壅塞,须按兼症治之。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不能言及语言难出

属性:不能言及语言难出者,有表里之分。其一、太阳证,发汗已,身犹灼热者,名曰风温。
其脉尺寸俱浮,自汗身重,多眠鼻息鼾,语言难出,此表邪蕴其内热也。治用葳蕤汤,去麻
黄,加秦艽主之。其一、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古方治以苦酒汤。然苦酒汤,恐
传写之讹,宜用甘桔汤,加蒡子、薄荷、元参、白前之属,以清之。复有风寒客于肺中,声
哑不能言者,当用半夏、生姜、荆、防等辛温以散之。更有中寒之证,口鼻气冷,口噤难言
者,当用温热之剂。大抵唇焦齿燥,舌干口渴者,热也;唇清口和,口鼻气冷者,寒也。伤
寒辨证,莫先于此,学人宜致思焉。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葳蕤汤

属性:葳蕤 石膏 干葛(各一钱) 白薇 羌活 杏仁 甘草 川芎(各六分) 防风(七分,用此以
代麻黄为稳当) 青木香(五分)
水煎服。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温疟

属性:伤寒邪热未除,复感风邪,变为温疟。温疟之状,寒热根据时而作,大抵热多寒少,或先
热后寒,每致神昏谵语,与时行正疟不同。治用小柴胡汤,去半夏,加黄连、知母、贝母以
清之。然温疟寒热以时,又与少阳病寒热往来无定时者,自是不同。



<目录>卷二\伤寒兼症

<篇名>身重难转侧

属性:身重大都属寒,然亦有热者。经曰∶风湿相搏,骨节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
虚浮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此表寒也。经曰∶少阴病,腹痛,四肢沉重疼痛,下利者,
治以真武汤,此里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