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三

<篇名>喘

属性:经云∶诸病喘满,皆属于热。盖寒则息微而气缓,热则息粗而气急也。由是观之,喘之
属火无疑矣。然而外感寒邪,以及脾肾虚寒,皆能令喘,未便概以火断也。假如风寒外客而
喘者,散之;直中于寒而喘者,温之;热邪传里,便闭而喘者,攻之;暑热伤气而喘者,清而
补之;湿痰壅遏而喘者,消之;燥火入肺而喘者,润之。此外感之治法也。各详本门。
若夫七情气结,郁火上冲者,疏而达之,加味逍遥散。肾水虚而火上炎者,壮水制之,
知柏八味丸。肾经真阳不足而火上泛者,引火归根,桂附八味丸。若因脾虚不能生肺而喘者
五味异功散加桔梗,补土生金。此内伤之治法也。
夫外感之喘,多出于肺,内伤之喘,未有不由于肾者。经云∶诸痿喘呕,皆属于下。定
喘之法,当于肾经责其真水、真火之不足而主之。如或脾气大虚,则以人参、白术为主。参
、术补脾土以生肺金,金旺则能生水,乃隔二、隔三之治也。更有哮症与喘相似,呀呷不已
喘息有音,此表寒束其内热,致成斯疾,加味甘桔汤主之,止嗽散亦佳。古今治喘哮症
方论甚繁,大意总不出此。
\x加味逍遥散\x (见类中。
\x知柏八味丸\x (即六味丸加知母,黄柏。
\x桂附八味丸\x (俱见类中)
\x五味异功散\x (见虚证。



<目录>卷三\喘

<篇名>加味甘桔汤

属性:治喘,定哮。
甘草(五分) 桔梗 川贝母 百部 白前 橘红 茯苓 旋复花(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
\x止嗽散\x (见伤寒咳嗽。



<目录>卷三

<篇名>吐血

属性:暴吐血,以祛瘀为主,而兼之降火;久吐血,以养阴为主,而兼之理脾。古方四生丸、
十灰散、花蕊散,祛瘀降火之法也;古方六味汤、四物汤、四君子汤,养阴补脾之法也。
散之。务农赤日,行旅长途,口渴自汗而吐血者,此伤暑也,益元散清之。夏令火炎,更乘
秋燥,发为干咳,脉数大而吐血者,此燥火焚金也,三黄解毒汤降之。此外感之治法也。
又如阴虚吐血者,初用四生丸、十灰散以化之,兼用生地、黄汤以清之。吐止,则用地
黄丸补之。阳虚大吐,血成升斗者,初用花蕊石散以化之,随用独参汤以补之,继则用四君
、八珍等以调之。脏寒吐血,如天寒地冻,水凝成冰也,用理中汤以温之。其或七情气结,
怒动肝火者,则用加味逍遥散以疏达之。伤力吐血者,则用泽兰汤行之。此内伤之治法也。
行。病势既久,气血衰微,饮食渐减,大便不实,法当养阴血兼补脾气。大凡吐血、咯血,
须用四君子之类以收功,盖阴血生于阳气,脾气旺则能生血耳。治者念之。
\x四生丸\x (见虚证。



<目录>卷三\吐血

<篇名>十灰散

属性:祛瘀生新,止血之良剂。
大蓟 小蓟 茅根 茜根 老丝瓜 山栀 蒲黄 荷叶 大黄 乱发
烧灰,存性。每服二、三钱,藕汤调下。
\x花蕊石散、六味汤、四物汤、四君子汤\x (并见虚证。
\x加味香苏散\x (即香苏散加山栀、丹皮、丹参。方见伤寒太阳证。
\x益元散\x (见类中。
\x三黄解毒汤\x (见伤寒。
\x生地黄汤\x (见虚证。
\x独参汤、八珍汤\x (见虚证。
\x理中汤\x (见中寒。
\x加味逍遥散\x (见类中)
\x泽兰汤\x (见后腰痛。



<目录>卷三

<篇名>头痛

属性: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不升,则邪气乘之,致令头痛。然有内伤、外感之异,外感风寒者
宜散之。热邪传入胃腑,热气上攻者,宜清之。直中证,寒气上逼者,宜温之。治法详见
伤寒门,兹不赘。然除正风寒外,复有偏头风,雷头风,客寒犯脑,胃火上冲,痰厥头痛,
大头天行,破脑伤风,眉棱骨痛,眼眶痛等证。更有真头痛,朝不保暮,势更危急。皆宜细
辨。
偏头风者,半边头痛,有风热,有血虚。风热者,筋脉抽搐,或鼻塞,常流浊涕,清空
膏主之;血虚者,昼轻夜重,痛连眼角,逍遥散主之。雷头风者,头痛而起核块,或头中雷
鸣,多属痰火,清震汤主之。客寒犯脑者,脑痛连齿,手足厥冷,口鼻气冷,羌活附子汤主
之。胃火上冲者,脉洪大,口渴饮冷,头筋扛起者,加味升麻汤主之。痰厥头痛者,胸膈多
痰,动则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肾厥头痛者,头重足浮,腰膝酸软,经所谓下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