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表实,麻黄、葛根;里虚,人参、白术;里实,枳实、大黄。
(自汗,脉浮无力,为表虚;无汗,脉浮有力,为表实;自利,脉沉无力,为里虚;不大便
,脉沉有力,为里实)
〔海藏〕实 \x麻黄汤\x 实 \x调胃承气汤\x 实 \x大承气汤\x 浮中 沉虚 桂枝汤
虚 \x小建中汤\x 虚 \x四逆汤\x 浮可下者,外无六经之形证;沉可汗者,内无便溺之阻隔。
〔云〕麻黄为泻,能泻表之实,不能泻里之实;桂枝为补,能补表之虚,不能补里之虚;
姜附为补,不能补表之虚,而能补里之虚;承气为泻,能泻里之实,而不能泻表之实;建中
为补,能补中焦之虚;而不能补上焦下焦之虚;调胃为泻,能泻中焦之实,而不能泻上焦下
焦之实也。
〔《本事》〕有人病伤寒身热头疼,予视之曰∶邪在表,此表实证也,当汗之,以麻黄汤
。或问曰∶伤寒大抵因虚,故邪得以入之。今邪在表,何以云表实也?予曰∶古人称邪之所
凑,其气则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盖邪之入人也,始因虚入,及邪居中,则反为实矣。
大抵调治伤寒,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立而定也。何以言
之?有表实,有表虚,有里实,有里虚,有表里俱实,有表里俱虚。予于表里虚实歌中,常
论其事矣。仲景麻黄汤之类,为表实而设也;桂枝汤之类,为表虚而设也;里实,则承气之
类是也;里虚,则四逆之类是也。表里俱实,所谓阳盛阴虚,下之则愈也;表里俱虚,所谓
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也。常读华佗传,有府吏倪寻、李延,其证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
曰∶寻外实当下之,延内实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异耳。
\x麻黄汤 桂枝汤 承气汤\x(三方并见伤寒部) \x四逆汤\x(方见伤寒门)
上仲景治表里虚实法,万世之准绳也。
〔垣〕戊申六月初,枢判白文举,年六十二,素有脾胃虚损病,目疾时作,身面目睛俱黄
,小便或黄或白,大便不调,饮食减少,气短上气,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至六月中,目疾
复作,医以泻肝散下数行,而前疾增剧。予谓大黄、牵牛,虽能除湿热,而不能走经络,下
咽不入肝经,先入胃中,大黄苦寒重虚其胃,牵牛其味至辛,能泻肺气,重虚肺本,故嗽大
作。盖标实不去,本虚愈甚,加之适当暑雨之际,素有黄证之人,所以增剧也。此当补脾胃
肺之本脏,泻外经之湿热,制清神益气汤主之而愈。
防风(三分) 生姜(五分) 苍术(三分) 茯苓(三分) 泽泻(三分) 升麻(二分)
此药能走经,除湿热而不守,故不泻本脏,补肺与脾胃本脏中气之虚弱。
橘皮(二分) 青皮(一分) 人参(三分) 生甘草 白术 白芍药(各二分)
此药能守本而不走经,不走经者不滋经络中邪,守者能补五脏之元气。
五味子(三分) 麦门冬(二分) 人参(三分) 黄柏(一分)
此药去时令虚热湿蒸。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
火炽之极,金伏之际,而寒水绝体于斯时也,故急救之以生脉散。除其湿热,以恶其太
甚。肺欲收,心苦缓,皆酸以收之。心火盛,则甘以泻之。故用人参之甘,佐以五味子之酸
。孙思邈曰∶夏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是也。麦门冬微苦寒,能滋水之源于金之位而清
肃肺气,又能除火刑金之嗽而敛其痰邪。复微加黄柏之苦寒,以为守位滋水之流,以镇坠其
浮气,而除两足之痿弱也。
上举东垣一法为例,余可触类而长也。
〔仲〕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也?师曰∶病医下之,续见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
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救里,四逆汤;救表,桂枝汤。
〔罗〕征南帅不邻吉歹,肠鸣自利,咽溢肿痛,先治咽塞,后治下痢,愈。(方见《外热
内寒》)
〔本事〕后周姚僧垣,名医也。帝因发热,欲服大黄药。僧垣曰∶大黄乃急快药,至
尊年高,不宜轻用,帝不从,服之,遂至不起。及元帝有疾,诸医皆谓至尊至贵,不可轻服
大黄,宜用平药。僧垣曰∶脉洪而实,必有宿食,不用大黄,必无瘥理。元帝从之,果下宿
食,乃愈。合用与不用,必心下明得谛当,然后可。
〔海、仲景〕∶浮汗而沉下。右手沉实,调胃承气;左手沉实,桃仁、抵当。
〔《难经》〕沉汗而浮下。右手浮实,枳实、牵牛;左手浮实,桃仁、四顺。
右手∶杂病是为之表,伤寒是为之里。
左手∶杂病是为之里,伤寒是为之表。



<目录>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篇名>治上下法

属性:〔《素